特供版本”了。 路琪瞥了眼附近的山林,心想:再过一段时间,只怕这片高大的树林,也就成为“绝版”了。新长出来的树木,估计也都是按照星星们的体积,进行了同比例缩小的“特供树木”。 * 有了这种缩小后的树木和竹子,住在地上的星星兽们,迅速改善了自己的居住环境: 它们的房子由之前半地下半地上的“土坑”,变成了正儿八经的“棚屋”: 这些棚屋的“墙”,是用河边带回来的石头,一块块垒砌起来,再糊上泥巴制成的; 棚屋内部,用树枝、竹秆充作支撑物,撑起了低矮的屋顶; 至于屋顶,就是用树枝、桔杆一层层搭在上面,然后再用大块石头压住,以防桔杆被大风吹走。 在棚屋正中,是星星兽们最宝贵的“镇家之宝”:火堆。 火堆周围一圈,算是它们的“厨房”。它们会把木薯一类的食物埋进土里,用土地的余温把它们慢慢烘熟。 除了把食物直接埋进土里以外,它们还想出来一种新的、煮熟食物的方式: 星星兽们,提前在火堆里烘烤一些石头。同时它们会在土堆旁边挖一个坑,然后把一些扁平的,形状整齐的石头贴在坑壁上。 接着,它们把河里取来的清水,哗哗地倒进这个“坑”里。 由于坑的四周都是石头,所以水很难浸入土壤里,大部分就都留存在这个坑里了。 这时,星星们再把烤得滚烫的石头丢进坑里,带着水的温度也升高了。 等水温合适之后,它们会一点点地往“坑”里加入面粉,还会加入撕成碎末的鱼肉、切成小块的木薯。 这样“煮”上几分钟之后,星星兽们就能得到一锅,或者说一坑货真价实的“鱼肉粥”。 用这样的方式来烹饪,既节省了燃料,而且还让食物的味道更丰富,也更适合一大家子一起吃了: 毕竟,一把面粉只供一只兽吃一顿,但这样的一锅粥,能够一家星星兽一起喝上一天呢! 现在,白天的时候,不用出门采集或者耕种的星星兽就留在棚屋,负责照看火堆,碾磨面粉,制作食物; 晚上,所有星星兽都回来了,大家围着火堆,互相分享食物。 它们围着火堆的时候,似乎还会叽叽喳喳的闲聊,大概是在交流这一天的经历? 等食物吃光了,它们会留下一只兽,整夜看着火,不时添加燃料;其他的星星兽,就在火堆旁缩着入睡,睡得非常的安宁香甜。 * 除了种地以外,住在地面上星星兽并没有放弃外出采集和捕鱼。 在星星兽外出采集的过程中,路琪惊喜的发现: 这些兽们,已经学会用语言沟通、然后做计划了! 从最开始,星星兽之间就可以“交流”。它们可以发出简单的音节,再配合上肢体动作,能表达出一些复杂的信息。 这两个月的时间下来,通过反复观察揣摩,路琪甚至已经学会了一点点星星兽们的“语言”: “吱吱”代表“好!是的!” “唔唔”代表“不,不行。” 看着一群星星兽在那里忽而“吱吱”忽而“唔唔”,路琪觉得非常的可爱。 渐渐的,路琪发现,这些地上星星兽们,在搭建房屋、围绕火坑聊天的过程中,越来越擅长“交流”。 一段时间后,地上星星兽们,已经能说出较为复杂的音节了。 路琪猜测,地上星星兽们的“语言系统”,正在迅速进化着。 这种交流,最明显的正反馈,就体现在“采集”和“渔猎”的分工上。 在经过反复交流之后,地上星星们已经学会了行之有效的分工方式。今天要分成几组,哪一组去撸麦粒,哪一组去河边,谁负责当“踏脚石”,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