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导致的后果是,商人不再于边镇屯田收粮,导致边镇人口减少而使边备松弛,且粮食也因此大量减少,从而使得边镇粮价飞涨。 而因为纳银于户部,户部再发饷银给边镇边军,边军自己拿银购粮,但因为粮价飞涨而银价又因为白银大量引入而下跌,所以导致朝廷军费陡增,到万历后直接飙升至上千万两,国家收入大半用于边镇军饷! 最终,因为叶淇这个开中法改革导致大明因为高昂的军费给拖垮。 可以说弘治朝的户部尚书叶淇就是大明帝国之奸臣! 而他本人是淮安人。 毋庸置疑,因为大明盐场主要在淮扬一带,因而他背后的淮扬盐商不用再运粮食于边镇,享受了这开中法带来的巨大好处。 甚至连北边的晋商也开始往淮扬一带,使得边镇人口更加减少,人口更加减少就意味着边防更加虚弱,直接导致后期女真崛起,轻而易举蚕食大明关外土地,且可以任意出入边镇。 而且大量边镇商人内迁尤其是聚集淮扬一带后,导致淮扬一带士绅数量剧增,这些士绅自然是要大量兼并土地的,也从而导致了淮扬地区饥荒频发,流民大量增加。 同时,可以说,虽然叶淇的改革开中法的政策导致盐商崛起。 可却害了整个帝国。 不过,讽刺的是,叶淇在历史上被赞誉为清官,清廉不清廉不可知,但他的这个政策的确有惠于商人而有害于朝廷。 虽然,叶淇为此也给大明中央朝廷多带来了百万两的收入,可这却是以养军屯田的负担由商人转移给中央朝廷为代价的,比起动辄数百万两乃至上千万两的军费,多一百多万两盐税收入无疑毫无意义。 弘治朝的户部尚书叶淇早已作古,此时自然不知道他改开中法为纳银取盐的政策初心到底是为国还是为自己背后的淮扬商团。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导致弘治时期河套丢失的重要原因,因为河套丢失不是蒙古侵占的,是因开中法改革导致大量商人军民内迁,使得蒙古人趁虚而入。 而这个政策带来的糟糕结果现在依旧还影响着正德朝,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个影响会越来越严重,直到帝国彻底被异族灭亡为止。 正因为此,朱厚照才在准备收复河套前,让马文升先去边镇移民实边屯田,以抑制边镇粮价飞涨。 但是移民实边短期内肯定是不会有明显的效果的,而且移民到边镇也是需要成本的,正因为此,在前期,依旧是户部给边镇拨银子来进行移民实边。 朝廷并没有因此节省开支反而加大了开支。 再加上,整修边墙和练乡兵,充实边备,以弥补开中法改革导致人口大量内迁后边备不足的问题,而使得朝廷开支依旧再次增加。 如今,为谨防小王子因自己爱子被大明处决而大举袭扰边镇,甚至威胁京师,朝廷自然还得再加强边备,边军的陈旧老化军械自然得立即更换,所欠禄米自然得立即补发,甚至还得多发以鼓舞士气,同时加大各地边镇军事训练与军事侦查等行动频率自然也是需要砸钱粮的。 所以,户部只能在大量从皇家银行借贷的基础上,再次向皇家银行借贷了三百万两白银! 正德皇帝朱厚照、内阁大学士焦芳、许进、王华以及司礼监掌印刘瑾和秉笔谷大用与马永成,还有近卫军总参马文升、左都督仇钺此刻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徐经把三百万两白银支取凭证递交到新任户部尚书王琼手里。 焦芳等帝国军政乃至内廷掌权者内心在滴血,因为他们清楚地记得,户部已经前前后后向皇家银行借贷了近千万两银子! 而他们现在都是皇家银行的持股者,他们知道如果将来户部还不起这笔贷款,他们和皇帝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但如果户部能还得起这笔钱,他们则会得到很大的利润。 但他们又不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