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系?老男人更知冷知热,觉得亏欠她,对她那是百依百顺,体贴入微。 而且作为军人的他,身体强壮,就算小五十了,照样能让她生自己的孩子。 反正嫁给老林以后家里就是她当家,儿子媳妇儿都打发回老家,为了面上好看,也让老林不难做人,她还主动把大孙子和孙女留下教养,以后出息得好也是自己儿子的助力,没出息那也全了自己的名声,至少没苛待他们。 她一切都想到了,自然也想到等男人年纪大了她少不得要过守活寡的日子。 可有什么关系呢,她自然也有办法。 就算老头子老了,身体不中用需要人伺候,那也累不着她。 他已经是老首长,有退休津贴,有保姆照顾,她只需要指挥指挥就好,半点都不受累。 所以这会儿老林虽然身体不行了,她却依然养尊处优,总比年轻时候在娘家过得舒坦百倍。 周怡小时候总听她娘背地里叨咕姑姑,说周蓉市侩自私,说她心机深沉,说她如何如何。小时候周怡还有点怕,不过大一些之后她就觉得姑姑有见识有主意,总能给出很有用的意见。 67、68那两年都被迫下乡的时候,家里人也慌了阵脚。 是周蓉给他们指了路,让他们进机关的、进部队的,进厂的、嫁人的,总之一切以留在城里为前提,尽可能不下乡。 在她看来下乡就等于失去了竞争的资格,再狂热有什么用? 当年革命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跟你说扎根农村一辈子,去农村搞革命? 一开始年轻人都是狂热的,主动要下乡证明自己,后来证明姑姑的眼光是正确的。 那些主动下乡的年轻人,不出两年就后悔得不行,却再也不能回来。 而后来的哪怕不想下乡,也没有办法,按照规定都必须下乡。 周家这些子孙是听了周蓉的安排,不管是不是不让考大学,不管是不是逼着下乡,更不管老师没了体面和尊严,他们是必须要继续学习的。 哪怕偷偷学也得学。 按照周蓉的说法,眼下这样乱哄哄的闹腾,动真格的时候还是需要文化。 当年小米加步枪搞革命,有文化的当政委、政工干部,建国以后论功行赏,很多有文化的政工干部授衔儿都比作战军官高。 文化没用? 机关干部没文化,就让几个上蹿下跳的武斗分子掌管,他会干嘛? 果然,等部队进驻革命委员会以后,秩序稳定下来,还是得请以前被打倒的干部出来主持政务。 周怡也是听姑姑的建议,一直好好学习,没有和其他同学那样觉得学习无用,整天虚度光阴。 等她学有所成,姑姑就找了姑父的人脉,把她安排进解放军日报社去了。 她是靠着关系进去的,却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留下的。 她比那些没有文化和本领纯粹靠关系进去的年轻人都优秀突出,所以很快就得领导赏识,奖状也拿了一排又一排。 她自认很优秀,也很骄傲,可再骄傲的人在感情面前也有些无能为力。 她想跟姑姑取取经,看看姑姑怎么说。 屋里巴掌大的电视亮光闪闪,电视里的播音员字正腔圆地说着什么,周蓉听得津津有味。 这年头有电视的都是了不起的人家。 周蓉这里的电视也是姑父加周家的关系才给分到的。 周蓉头也不回,“你这个点儿来,是有事儿?” 周怡笑道:“三姑,你咋知道呢。” 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