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是你,能砸锅卖铁厚葬优抚诱拐自己女儿私奔的无良伙计么?换了是你,能舍得把大好年华的女儿送到尼姑庵落发出家吗?所以人家是实在人啊,做人做事都太厚道了! 这么一位品行近乎圣人的实在人,他家手制的酱,那能不好么?他做买卖能坑了主顾么? 必须不能啊! 自打王姑娘去了庵堂之后,王记酱铺的生意就越来越好。 总有人夸王家的酱好,用料实在,味道香,吃着就是比别家的对味儿。不止附近几条街的街坊邻里喜欢到王记酱铺买酱,隔着大半个城的人家也喜欢到东门来买酱,托人捎带两壶也是常事。 王老汉是个不爱出风头的脾性,铺子门脸仍是和从前一样,招待买酱的客人也不需要多大的铺子,不过,王姑娘去了庵堂不到半年,他就把隔壁杂院也买了下来,用来晒料囤缸,扩大生产。又招了两个年轻伙计,一个在铺上帮忙招待客人,另一个则在后院帮着制酱。 王老汉上午去杂院看了看酱缸,就一直在铺子里烤火,招待熟悉的主顾邻里,聊聊天说说话。 对门苏老汉、街坊刘叟都是王记酱铺的常客,俩老头儿带着象棋来找王老汉玩儿,主要是为了蹭王老汉铺子里的炭火与茶水,王老汉也从来不驱赶他们,乐呵呵地看着他们玩,这俩偶尔也起身让王老汉加入杀上两局。 一直厮混到中午,苏老汉与刘叟都要回家吃饭,把杀到一半的棋局放下,叮嘱王老汉:下午再来。叫你伙计帮忙看着,千万不许乱动。 王老汉乐呵呵地答应:放心,保管不动。 那俩老头儿背着手起身,伙计还得帮忙取袍子伺候出门,人刚刚送走,伙计便撇撇嘴,抱怨道:爹也是好性儿,这俩老货天天来蹭吃蹭喝,不买咱们的酱也罢了,还敢腆着脸来拿酱回家。与他们做哪样的朋友? 王老汉弯腰把苏老汉和刘叟吃了满地的瓜子皮扫进簸箕,笑道:他们又拿得了多少?瞧你这小气鼓鼓的样儿。这会儿正是午饭的时候,街面上也没什么人,伙计站在柜台里收拾,王老汉便趁势捏了伙计的屁股一下,倒像是老板娘的样子。 伙计轻讶了一声,嗔了他一眼:爹!叫人看见。 王老汉便拉着他进了货柜背后的幽暗旮旯里,又是亲嘴又是捏肉,伙计半推半就背过身去,一边行事一边找王老汉索要好处:爹,昨天翠儿又来找我,说是木宝的棉裤子 话还没说完,王老汉已接口道:才拿了二两银子又花光了?你这腚眼怕不是金打的! 伙计翻脸就要转身,王老汉按住不放:再拿二两去花用。娘的,别动! 两人在货柜后面哼哼唧唧片刻,王老汉打了个哆嗦,方才一前一后出来。那伙计懒娇娇地提着裤子,说:爹,今日天气好,说不得再有主顾上门,我便守着铺子,不去后边吃饭。 王老汉哼道:待会儿叫你娘把饭送来。 伙计嘻嘻一笑。 王老汉也觉肚饿,便背负双手,甩着步子,大摇大摆朝着后院走去。 王老汉仅有三个女儿,大姑娘二姑娘都已出嫁,小女儿也被他送进了庵堂,家中只剩下老妻操持家务。前铺后家的格局,抬脚就进了后院。早有饭香阵阵,顺着灶房飘了出来。 王老汉也不往灶屋去,径直回了堂屋。 桌上有沏好的茶暖在围子里,他倒了一杯解渴,等着老妻上菜。 没多会儿,王老太便端着大托盘上来,热气腾腾的面片汤,配着一荤两素三个菜。 王老汉吩咐道:计春儿在前面守铺子,你给他把饭端过去。年轻小伙子爱吃肉,多给他夹两块去,别那么扣扣索索的,说出去叫人家笑话。 王老太迟疑着哎了一声,把碗筷摆好:那,当家的先吃着,我这就给他送去。 王老汉不满地敲了敲桌子:酒呢? 王老太连忙回头:温着呢,这就来。 酒要先上来。面片汤待吃了酒再做。大冷的天,搁凉透了。你都几十岁的人了,这点儿事不懂?说了几回都记不住。榆木疙瘩。王老汉数落一句,没好气地挥手,快把酒上来! 王老太方才敢起身去灶房拿酒,酒杯酒具都是烫洗了几遍,方才送到桌上,一丝不苟地摆好。 王老汉开恩地点头:去吧。把计春儿的饭送了。 王老汉爱吃面食,计春儿却爱吃米,王老太每顿都得做两样主食。她从厨房舀了米饭出来,上桌给计春儿取菜,在王老汉的注视下,夹少了怕被骂,夹多了更怕骂,战战兢兢地铺好了菜,迈着小脚颠颠儿地往前边铺子去送饭。 伙计计春儿正趴在柜台上嗑瓜子,王老太低着头进来,招呼道:吃饭了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