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没人能活了,民兵们心中升起沉痛的感觉,上前将洞口还在燃烧的柴火挪开。烟还很大,里面什么也看不见。一个民兵试着向前摸索,连着急带烟呛,鼻涕眼泪一起向下流,不得不退了回来。 等洞里的烟稀薄了一些,两个民兵才蒙着湿毛巾慢慢爬了进去。过了一会儿,略带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还有气,没有死。” 听到这个消息,又有两个民兵冒着烟钻了进去,好半晌,他们背着田贵子和韩桂英,还有田老汉出了洞。 原来在危急时刻,韩桂英想起了在土门村曾听人讲起过一对小夫妻如何在烟熏的山洞里求生的故事。她把这个事儿简单一说,三个人立刻行动起来,口鼻上蒙上湿布,又把被子用水淋湿,地上都是石头,掘不了坑,但凹凸不平,将就着能用。三个人盖上湿被,趴在地上,轮流监视洞口,提防鬼子钻进来。就这样,三个人在浓烟滚滚的洞里终于坚持了下来,饶是如此,也被熏呛得浑身无力,昏迷不醒。 三个人躺在地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好半天才缓过来一些,韩桂英却是最先苏醒的。 “该死的,该死的胡富财,乡亲们都是他家害的。”韩桂英刚有些力气,便咬着牙骂道。 几个民兵不约而同地叹着气,有人在未灭的火堆上又添了几把柴,摇曳的火光照亮了几张愤恨又担忧的脸庞。谁也不说话,谁也不忍心去描述乡亲们可能面对的悲惨境遇。 …………… 在抗日战争期间,跑反的老百姓被敌人扑住并不罕见。八路军也好,游击队也好,都没有保护老百姓的实力,也不可能派出过多的部队去保护老百姓。所以,更多的情况下便是通风报信,帮助并组织老百姓转移。至于转移后的老百姓能不能躲开鬼子的搜抓,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所及。 接到小娄庄民兵的紧急求援,游击队率先出发,由各村基干民兵组成的民兵队随后也行动起来。 半夜时分,民兵队赶到了小娄庄西面的官村。官村虽然不大,但现在却挤满了从小娄庄、康家寨转移来的百姓。村里所有的石磨、碾子都忙了起来,当时百姓家现成的米面都不多,都是磨一点吃一点。白天群众不敢呆在村里,晚上有不少人回来磨面、弄饭吃。 民兵队被安排在场院里休息,赶路疲累的民兵们弄点谷草便躺下睡着了。孟有田却有点难以入眠,他现在除了是土门村的民兵小队长外,又被秦怜芳向古书记推荐为基干民兵队的副队长。尽管只是暂时的,但秦怜芳的倚重,古书记的认同,还是让他觉得要负起责任。 孟有田一路有牲口代步,倒也不象别人那么疲惫,他安排好大家休息,便到附近查哨。场院里除了基干民兵队,还睡着不少转移来的群众。在几堆谷草的场边,他看到一对夫妻躲在草堆上正睡得香甜,他们的孩子却没有睡着,爬上妈妈的胸脯找奶吃,乖乖的,一点也不闹。旁边不远的地方,睡着一个母亲,四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围在她周围,已经进入了梦乡。 看到这些人,孟有田越发感到自己的责任。在山里的家人和乡亲们过得还好吧,经过自己长时间的布置,起码他们不用在露天地里睡觉。也就是如此,自己能让现在这些人都过得舒服吗?显然是有困难的。但自己还是要努力,努力让自己能力所能及地帮到一些人。 前面有几个人影走了过来,孟有田停下了脚步,伸手按住了腰里的手枪。 “孟大哥。”秦怜芳先叫了一声,带着几个人来到了近前,“这些是小娄庄和康家寨的民兵,我让他们来说下具体的情况。” 孟有田点了点头,说道:“来得太好了,敌人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咱们也没法行动呀!” 几个人围着一个火堆坐下来,开始分别介绍情况,孟有田认真地听着,不时插话询问,更多的时候则是凝神思索。 天上挂着一钩镰刀似的月亮,照在身上仿佛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火堆在燃烧着,上面锅里的水已经咕嘟咕嘟的冒着泡,可却没人理会。 “应该安排群众向深山里转移。”秦怜芳缓缓说道:“不管那个胡富财知不知道所有的藏身地点,但为了安全考虑,还是要以防万一。” “指导员,鬼子会搜山吗?”一个民兵很担心地问道。 秦怜芳愣了一下,把目光转向孟有田,她想听听孟有田的意见。有孟有田在,她总是觉得有依靠。 “我看会的。”孟有田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从你们所说的情况来看,敌人抓到了一部分群众,但显然还不够。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一步步扩大搜索范围。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但最重要的还是先将群众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以免让群众再遭到损失。”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