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席卷天下

第622章 实用之学


    《兰亭序》有许多的名字,如《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是王羲之为谢安、孙绰等等四十一名军政高官各自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是在会稽的山阴,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背景并不简单,是王氏身为长江以南的第一门阀的风光,才会使在修禊的节日里有那么多人前去兰亭。

    刘彦并不知道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时间,也不清楚是有什么背景故事,看到那么多人围着观看王羲之挥洒笔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兰亭序》,然而事实上王羲之并不是写《兰亭序》。

    “是复写《逸民帖》。”吕议特地让人过去看情况,得到回复理解报告刘彦,后面说道:“王羲之被称作南方第一书法家并不为过,其人擅长草书、行书以及楷书,万金难求一帖。”

    所谓的帖并不是请帖那种款式,其实还是一种传统的卷轴,有皮轴或是其它的可卷材料来作为底,再将写字的纸张裱黏起来,十分便于保存。

    刘彦知道的是,王羲之不但是东晋时期的第一书法家,还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书法家,第一的称号没有任何争议。

    历史上的书法家并不少,尤其是以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最多。在东晋时期稍微有些名气的人皆有一手好书法,世家子要是不会一手好字根本进不了名流圈,有一手好书法也容易获得上官的赏识,概因东晋就是这样的社会风气。

    王羲之的《逸民帖》是《十七帖》其中的一部,他目前只书写了《郗司马帖》和《逸民帖》,其余并没有被创作出来,因此《十七帖》这个总汇名称其实是还不存在。

    《十七帖》的创作时间是从公元三四七年到三六一年,总历时是十四年,全部都是以草书的形式来进行书写。

    《逸民帖》的字并不多,通篇只有三十九个字,王羲之写完之后,《逸民帖》没有多久就被呈送到刘彦这边来。

    “呵呵,这位大书法家只想要行乐于山水之间。”桑虞并不去评论书法,说的是《逸民帖》里面王羲之一些隐世的内容。他见刘彦脸上表露出明显的喜爱,不再给王羲之上眼药,是说:“此帖乃是王羲之致于周道和。”

    道和是表字,其人叫周抚,是东晋小朝廷的一员将领,曾协助王敦叛乱。王敦败后逃亡,后来获赦免并再度入仕,出镇襄阳,中后赵郭敬循环浴马计退兵,被免官。

    现在的“帖”就是信的一种,名人之间的互相往来不叫信,是递帖。后面这种习惯被保留下来并出现演变,比如某某谁要去谁的家,按照礼仪是应该先呈上拜帖。而拜帖的格式有自己的讲究,不是直接写某某谁求见哪个主人家,需要写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官身又或是有过什么著名事迹,甚至需要创作诗词。

    拜帖的存在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让主人家看看拜访者写的字是怎么样,陌生的拜访者没有名声写的一手好字也能得到主人家的接见。

    华夏历史到目前这一刻并没有“文字狱”产生,也就是根本不会有人去摘词别字来给谁定罪,文人写的文学作品哪怕是嘲讽当朝皇帝也不是犯罪,因此桑虞给王羲之上眼药的时候没人附和。

    刘彦并不知道的是,现如今的王羲之虽然有南方第一书法家的称呼,可是作品并不算多。

    历史上王羲之真正开始“发力”是从公元三四七年开始,当时的东晋小朝廷虽然还是窝囊地待在南方,可是整体国情还算安定,也就给了很多文人骚客游山玩水的时间,那些文学作品就是在那种稳定的环境下诞生。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汉军是公元三四六年南下,进入到战争状态的东晋小朝廷社会稳定不起来,像是王氏这种顶级门阀想的是怎么抵御汉军的入侵,其余世家也没有那个闲工夫让家族子弟去游山玩水,文学作品出现的数量也就少得可怜。
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席卷天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