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谢中之遇刺之事以程怀旻斩了邺宫数百奸细为了结,其中十多人行刑前换上了刺客的衣物,虽没有抓到刺客,但为了安民心须得如此。 行刑时卫瑄在宫外高处的阁楼远远看着,血起刀落,这个程怀旻倒是有魄力,不仅斩了数百的头颅,还肃清了邺宫上下数千人,现下邺宫中已无卫氏的人了。 ——卫氏筹谋许久,原是为了来日宫变夺宫。 大邺宫自大邺建都以来,经百年修砌,最高的宫门比城墙还高,又有数百尺厚的高台,多经兵事,各处皆可布置箭台石车,是邺阳最坚固的壁垒。 这样的邺宫,非从内不得破,而邺宫不破,程氏一族皇权不破。 曾经大邺二百多年的时候就有一位灵运帝,他生性懦弱,只喜侍弄花草,见各州举兵四起,索性关了宫门避乱,只等外面打出一个新帝来,再领着宫人而出。 而各州见他懦弱,竟真放着邺阳不管,可天不绝大邺,最后收服了天下的,是一位忠心的老将军。 等老将军带着人强行破开宫门,想着见到的必是满地尸骨,毕竟外面过了数十年,邺宫已是水粮尽绝,谁曾想灵运帝竟带着宫人在宫道前迎接。 原来灵运帝见天将大乱,自即位起就在邺宫里广修粮宫,存了十年之粮,他又擅侍弄花草,与宫人一起开垦荒地,引了太清湖之水灌溉,在邺宫中留下良田遍顷,不止灵运帝活着,连宫人也都俱在。 于是老将军再尊灵运帝为帝,助灵运帝登上帝位。 这位老将军,叫周阿山。 自此周家一跃而起,灵运帝将邺阳所有兵马交给周家统领,至死也没有收回,后来这些兵马随周氏后人前去豫州,成了豫州镇国铁骑,大邺从此每位帝王都会在邺宫中存十年之粮,邺宫边缘现在还有良田数顷。 当初程佑光能以区区千人守住大邺不倒,靠得就是这百年巍峨的宫殿,不然冯衡再怎么一骑千里,救得只怕也是一位身死的君主了! 如此的谋划,换一个谢中之实是亏了,但若加上程佑光的一蹶不振,便算得上上策。 哪怕当年冯衡身死之时,程佑光亦拖着病体在朝堂上与他们舌战,如今连歇了叁日朝还不够,又歇了两日,就算今日上殿,亦不过是强弩之末强行撑之! 这大邺,必将是他卫氏的大邺。 * 谢中之身死,不仅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就连邺宫的天空都仿佛蒙上了一层阴云。 刺客斩首第二日,程佑光道卫容妃有失宫德,扁为庶人,宁安去公主封号,永禁宫中不得出。 刺客斩首第五日,禹州掌管粮道之官员“失手”打碎先皇后亲铸杯盏,程佑光龙颜大怒,赐死以叁车之刑。 如此风声鹤唳,所有人都知大邺只怕要再迎战事,卫氏反心亦人尽皆明,朝中迅速分成了叁派。 太子一派以冯裴两家为首,顾家亦已向太子表明忠心,卫氏一派以卫陶二氏为首,又有不少的世族附庸,而范、谢、周等虽未表明心迹,但此刻未投卫氏便依旧是忠君,当下最要紧的,是瞒过卫家从青州调遣兵马。 夜里,太子密使从邺宫奔出,谢言之也从梁州快马而来,到邺宫中迎谢中之衣冠回谢家安葬。 永延殿内,程怀旻亲见谢言之,闻华领着谢言之上前,哪怕是谢言之如此孟浪之人,此时也俯身行一礼。 “太子殿下。” “谢相为大邺尽忠,谢公子不必多礼。” 谢言之起身,直道了来意。 “不知我叁哥如今尸首在何处?” “谢公子请。” 谢言之和程怀旻随闻华一同来到地宫,因棺木存放在冰室,谢中之的尸身保存的十分完好,依稀可见往日之态,禁军推开棺盖,见谢中之身中数箭,脖侧青紫,连谢言之都凝紧了双眸。 ——如此屠戮他谢家之人,卫氏倒真是好大的胆子。 “那些护卫尸身可还俱在?” ?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