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担心,于是继续“虚心”请教:“可是如果这扬州的米不断地运进汴京城来,越积越多,那岂不是汴京的粮价跌到最低,而扬州……两浙的粮价又要涨起来了?” “嗐!” 那人根本不知道高绍祥出自太后的高家,将他当个小学徒似地教训: “这你就不懂了。” 他伸手一指院落前面挂着的一块黑板:“今日成交的所有米价,在今天傍晚会整理出来,今晚就会送往扬州。不止是米,小麦、菜油、石炭、金银、绢帛……这些在界身巷里交易的商品,所有的价格,明天一早,扬州的商人就都知道了。” 高绍祥一听见“石炭”两个字,心里就打个突—— 他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想碰石炭的生意了。 “如今眼看着汴京城里的米价已经开始降,除了那些已经把货押上路的,谁还那么傻,硬着头皮往汴京冲啊!” 原来如此——高绍祥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一旦汴京的米价高企,从外地运米进京就变得有利可图;然而一旦这里的米价回落,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便不会有人再运米进京了。汴京的米价便不会进一步下跌。 正是因为有了极通畅的运输道路和极快的消息渠道,才能令汴京的米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恢复至原有的水准。 对了,还有这“界身巷”。 界身巷将所有的米商全都聚集到此地,让他们按照标准的条款公开交易,让所有人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米价的信息…… 以上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高绍祥回想自己过去做买卖的生涯,还真的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局面。 看来,不止是高家,全京城的那些在家中囤米的大户,全都打错了算盘。 除非今年是个灾年,多地欠收,否则这米价,是不可能大涨了。 不止是稻米,连同小麦、菜油、石炭……全都一样。 高绍祥在心里叹息着—— 但他同时又从心底冒出个古怪念头:既然京中的米价能够像这样自我调节,那又朝中何必单设一个市易司? * 听说京中的米价应声回落,吕惠卿正在当面褒奖蔡京:“元长,做得好,做得太好了!” 蔡京微眯起眼睛:他当然知道,最近这几日米价下跌,并不全是他铁腕治理市易司的结果。 面对吕惠卿的称赞,蔡京理所当然地笑纳了。 但是他又不得不提明远的功绩——这一次,吃独食是行不通的了。 否则万一以后这米价又升上去,单靠他蔡京又没能解决问题,这该如何是好? 于是,蔡京斟酌言语,向吕惠卿解释:“眼下的局面是京与明远,双方合力的结果。” 第240章 亿万贯 吕惠卿与蔡京正坐在王安石的书房中聊着天。 王安石起居一向俭朴, 这间书房里也布置得极其简单,桌上除了一枚安着玻璃灯罩的油灯之外,就再无其他装饰。 老仆上送上来的茶, 也是极其普通的茶,杀青后再炒制的散茶,而后以沸水冲泡。 蔡京与吕惠卿各自品一口茶,对视一眼, 都道:“明远!” 奉茶来的老仆点头应道:“这确是南方来的明郎君赠与我们衙内的,衙内奉了给相公以做待客之用。” 吕惠卿点了点头, 对那老仆道:“你且下去吧!” 王安石的外书房里,便只剩下吕惠卿与蔡京两人。 今日王安石邀了吕、蔡二人到来,原本是要议市易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