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用兵的要领。” 临武君扬起头来说道:“先取得有利于攻战的气候条件,再取得地理上的有利位置,观察好敌人的变动情况,比敌人后行动但比敌人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 荀子摇了摇头,笑着说说:“不对。” “我听说,真正的用兵方法,是让民众和自己团结一致。如果弓箭不协调,那么后羿也不能用它来射中微小的目标,如果六匹马不协调,那么造父也不能靠它们到达远方,如果民众不亲近归附君主,那么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一定打胜仗。” “所以能够使民众归附的人,这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就在善于使民众归附自己罢了。”,荀子说着,看着赵王,又说道:“上君如果能减少如今这样的宴席,将王宫内藏着的粮食送给百姓,将您用来驾车的骏马分给将领,呵护您的子民,信任您的将领,上下一心,共赴战场,那您一定可以战胜强敌。” 赵王若有所思,临武君却有些急了,急忙说道:“不对!用兵所看重的,是形势有利,所施行的,是机变诡诈。最善于用兵的人,神出鬼没,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孙武吴起用了这样的办法,因而无敌于天下。哪里一定要依靠使民众归附的办法呢?” 荀子甚至都没有看临武君一眼,他只是看着面前的赵王,继续说道:“不对,我说的,是仁德之人的军队,仁德之人上下之间,各位将领齐心一致,三军共同努力,臣子对君主,下级对上级,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兄长一样,就像手臂捍卫脑袋眼睛,庇护胸部腹部一样。” “况且仁德之人治理方圆十里的国家,就会了解到方圆百里的情况,治理方圆百里的国家,就会了解到方圆千里的情况,治理方圆千里的国家,就会了解到天下的情况。仁德之人不会坐在王宫之内,体察国家内百姓的情况,犒赏有功的将士,扶助贫苦饥饿的百姓。” “所以仁德之人当政,国家日益昌盛,诸侯先去归顺的就会安宁,迟去归顺的就会危险,想和他作对的就会削弱,背叛他的就会灭亡。” 在赵括等几个人离去之后,赵王果然是向临武君以及荀子问起了战事,荀子认真的说着自己对于战争的见解,临武君则时不时的反驳,在座的群臣都听的非常痴迷,御史赵晖急忙醒悟过来,急忙拿起了竹简,拿出了笔墨,按着自己方才的回忆,急忙提笔写道:“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子提倡义战,以“仁人之兵,王者之志”统一全国,使四海之内亲若一家,是他毕生的追求与理想,与临武君不同,荀子认为用兵是为了禁暴除害,给百姓一个更安乐有序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的拼死争夺,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荀子痛恨交战时欺诈无道,更痛恨视人命如草芥的肆意屠杀。 这是因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与痛苦相伴的人。 荀子说的越来越快,言辞越来越激烈,他站起身来,评点着诸国的军队,齐国的军队被他说的一文不值,魏国的军队被他说成危害国家安危的军队,他倒是没有去骂秦国的军队,反而是把秦王给骂了一顿!御史的手也越来越快,很快,一整个竹简都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