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密的瓦岗军败亡之后,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而李绩、秦琼、程咬金投靠李世民,双方的眼光不在一个层次。 但如果单雄信投靠自己,那么张华还是很乐意得到这么一员凶猛的打手。 政治值低的打手,更加容易利用,让他们卖命,他们也不会思考很多。 一些智力值很高的武将,君主往往不怎么放心。 韩信、吴起、白起这些武将,都受到了君王的忌惮。 “调吴玠军团,北上与乞活军团汇合,准备对李自成用兵。” 张华派出吴玠、李显忠两员南宋名将,与负责抵御李自成势力的乞活军团汇合。 王平、陈午等人的乞活军团,一直在北边防守,防止李自成南下关中。 在采取积极防御策略之后,张华开始着手消灭周围的威胁。 只要把威胁自己的敌人打死,威胁就解除了。 这就是张华提出的积极防御理论。 吴玠招揽了1500名八阶驻队矢,又招募8500名六阶神臂弓兵。 李显忠招募5000骑兵。 两人组成一万五千人的军团,与五万人的乞活军团合兵,一共六万五千人,用于对付李自成。 吴玠的驻队矢拥有超过普通弓弩兵五成的射速,在狭窄的山地地形几近无敌。 乞活军团的王平可以独当一面,但张华认为王平对上闯王李自成,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吴玠的能力和战斗经验比王平更强,吴玠带兵加入乞活军团,成为北边的主将。 按照张华的部署,冯异的云台军团守陈仓、岐山、扶风等地。 谢玄的北府军团守河东。 范仲淹的洛州军团、李绩的十六卫军团,攻略关东。 吴玠接管的乞活军团,攻略黄土高原。 张华亲自坐镇长安城,视情况而动。 寒冬,各个军团用兵都相当谨慎,尽量速战速决。 黄河以北的云中城,这是拓跋鲜卑部落建立的城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认为云中是风水宝地,于是在云中附近修筑云中城,成为拓跋鲜卑部落的主城。 拓跋焘带领杨大眼从李自成的米脂寨回来之后,厉兵秣马,用于攻打李自成。 云中城除了养殖战马,拓跋鲜卑部落还收留了大量汉人农民,安屯设村,种田垦殖,解决军需,供应粮食。 负责安抚汉人农民的鲜卑大臣同样是一个大人物,他的名声,说不定还要超过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因为此人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焘都是拓跋宏的高祖父了。 拓跋宏改革,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汉化,十分推崇汉文化,擅长安抚人心,因此拓跋鲜卑部落让拓跋宏管理汉人,拓跋焘管理鲜卑人。 拓跋宏的政治能力不容小觑,从小在政治女强人汉族冯太后的熏陶下,才有魄力顶着鲜卑贵族的压力进行改革。 如果没有拓跋宏组织汉人农民在云中一带种田,拓跋鲜卑部落说不定早已经因为缺粮而败亡。 每个寒冬,大草原上都有部落消失。 没有粮食,只能出兵攻打其他部落,又攻打不下,那么就只能依附其他部落或者被活活饿死。 游牧文明之所以全民皆兵,生性好斗,与其脆弱的生产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草原上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 拓跋宏见拓跋焘率领骑兵袭击其他部落回来,虏获上万牛羊。 拓跋焘在进攻李自成之前,开始拿周围的游牧部落练兵,提升手底下骑兵的等级。 “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洛阳一眼。” 拓跋宏认为云中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不宜居住,而南边的洛阳、长安才是理想的王都。 “你错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城处于苦寒之地,未必差于中原的富庶之地。如此一来,才能保持我们鲜卑勇士的血性。否则长期待在繁荣的中原,纸迷金醉,我们族中的勇士必定会自甘堕落,不用两三代,便会成为纨绔子弟,毫无战斗力可言。” 拓跋焘与自己的后代拓跋宏交谈,不认为迁都长安、洛阳是一个好主意。 “云中处于苦寒之地,难以控制中原。只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拓跋宏承认拓跋焘所言有理,游牧部落一旦在中原待久了,享受了荣华富贵的滋味,也就不敢拼命了。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