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仿佛只看了一篇摘要,却看不到详细正文的人一般,实在是抓心挠肝。因此才回来第一日,回家换了朝服,就直奔皇城来了。 裴行俭刚要按照刘相的问题,一一汇报吐蕃事宜,就被王神玉打断:“守约,先别告诉他。” 刘仁轨震惊:“王相这是何意?!” 面对刘仁轨的不满,王神玉依旧风雅从容,摇头道:“刘相,看你这个人啊。急,又急。” 刘仁轨深吸一口气。 为怕好容易回来的刘相被王神玉气出毛病来,姜沃连忙把话接过来,她倒是知道王神玉的心思—— 姜沃解释的语速都比以往快了一点:“刘相欲知西域战事详情,我们也想知道辽东之事具体如何。与其就站在这说,不如再叫上辛侍中去议事堂,咱们一起把这大半年来,东西两边的战事从头到尾复盘理顺一遍如何?” 随着姜沃话音落下,王神玉满意点头:“知我者,姜相也。” 刘仁轨颔首:“好。” 确实已大半年未有,三省宰辅能聚齐的议事会了。 然后催促道:“那快点叫人去门下省请辛侍中。” * 议事厅内有一张硕大的圆桌— —倒不是为了彰显宰相们的身份才用如此大桌,而是寻常圆桌堆不开那么些公文。 此时案上就各色文书累累。 几位宰相身后侧,还各坐了一个侍郎,专门整理今日的会议记录。姜沃稍微回头,就能看到坐在自己身后的刘祎之磨了满满一砚台墨。 议事会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刘仁轨见辛侍中拿起一封公文前,先非常珍惜取出一方扁扁的木匣,然后拿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东西架在了自己鼻梁上。 再转头,见王神玉和裴行俭也有,越发好奇。 “这是花镜,戴上方便看书写字的。”姜沃在旁笑着解释道:“若非这镜子需要本人去试戴到最合适的,我早就给刘相寄过去了。” 虽说没有真正的‘验光仪’,可以测量标准的近视和散光度数,磨出相应的凹透镜片来。 但好在,花镜不需要特别精准的度数。 姜沃对照着系统内的书看过去——人五十岁左右就可以带一百度花镜了,年龄每长十岁,还可以依次加个一百度。 花镜最后的选定,主要是以个人试戴的感觉为主。毕竟每个人看近物的习惯距离也不一样。 其实人到四十岁就会开始出现眼睛的老化现象,到了六七十,若是日常看文字多的人,不戴花镜就很难受了。 很多时候只能把文字举的远远的看,而且看久了就疲劳头疼眼疼。 像辛侍中这种常看账本的人,真是饱受折磨。 因而他此时笑着对刘仁轨极力推荐:“姜相那城建署里的水泥制品也好,玻璃制品也好,我原来从没想过要买的——都是冤大头才买呢。” “但这花镜不一样啊,着实需要!” “刘相也来一副。放心,姜相人很好的,给咱们这些宰相,都会少收一点钱。” 姜沃:……那是少收一点吗?辛侍中的花镜她就收了五贯钱好不好!这都不是打个骨折了,完全是收了九牛一毛的钱啊。 在座宰相中,刘仁轨年纪最大,自然也受此视近物模糊困扰最重。 他试带了一下辛侍中的,哪怕度数没有那么合适,也顿时觉得眼前一清,平时看公文上小一些的字就费劲的不得了,此时却觉得舒服多了。 很好,有这等好东西,他能再多干十年! 刘仁轨迅速跟姜沃预约了今日会后就去城建署,然后又问道:“姜相眼神倒好,不需要带这镜子?” 姜沃笑眯眯摇头:我不需要镜子,我有挂。 * 裴行俭有条不紊的将安西鄯州、吐谷浑和碎叶川三处战事,与刘仁轨交代明白。 吐蕃赞普骤亡,之后内乱一片,互相灭族等事,则换了王神玉来说:此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则有姜沃跟刘仁轨讲起吐蕃求和事—— 既然是求和,当然要拿出‘求’和的态度来,认错称臣朝贡这些都是应有之义,不必再说。 此番吐蕃更要送‘质子’进长安,其中除了吐蕃王族血脉,更有钦陵的亲子弓仁,以及吐蕃王后赤玛伦母族的子侄。 大唐不嫌质子多,都养的起。 议事厅里也挂着大唐舆图。 姜沃就起身指给刘仁轨:“刘相请看,如今吐蕃跟大唐再无接壤处!” 原本这些年,吐蕃一直南征北战,把周围诸如羊同、党项及诸羌等部都收归己有,极大拓展了疆域后,虽说中间依旧有吐谷浑挡着,但吐蕃在鄯州、凉州、松州等几州,还是跟大唐接壤的。 有接壤,就有摩擦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