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记得炀帝好像也有一首?quot; 《春江花月夜》是陈隋乐府旧题。很多诗人都写过,隋炀帝杨广就是其中之一。quot;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quot;这是首很小清新的宫体诗,一经发表,就脍炙人口。 要是以前,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欢这首诗,现在却觉得不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是他还活着,也不得不说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吧。” 普通的诗看一遍便解透了。但这首不一样。它诗情,画意与哲思,三位一体,是诗中的诗。很多人停杯投箸,越看越着迷,等到回过神来,饭菜都凉了。 他们已经不为“孤篇压全唐”这个称号吵了。 即使是再吝啬赞美的人,也不得不说一句:“孤篇压全唐夸张了,但说压过九成九的人,在下没有异议。quot; 然而这个时候,天幕却主动开始解释这个称号。 【其实“孤篇压全唐”这个称号并不是闻一多给的。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唐宋似乎声名不显,很多诗集都没有收录。 可能因为张若 虚官不大,好像也不怎么整理自己的诗集,所以诗篇丢了太多,不像会整理诗集的杜甫一样在死后爆红。 直到明代,有个著名诗人叫做李攀龙。他掌控文坛很多年,堪称文坛大佬。他准备编写了一本诗集。 他这个人很特立独行,觉得诗集太同质化,已经很不新鲜了。他开始思考,是否有一些没被大家发现的好东西呢? 他于是开始编新的诗集。别人做诗集是选诗,他是删诗。那些名气低的别人不看的诗,他都要拿出来看一遍。突然间,他找到了落灰的《春江花月夜》。他看完之后拿给别人看,大家都惊为天人。 在文坛大佬的推崇下,被埋没千年的张若虚,崭露头角。又因为良好的质量积累了大量自来水,突然爆红了。 众人直呼:“孤篇横绝”! 自此之后,这个称呼经久不衰。比如清末学者王阎运评价《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到了近现代,闻一多写了一本书,来探讨宫体诗的发展。 他评价道:quot;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quot; 后来,大众综合了一下明清时代的评价以及闻一多的评语,得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拉踩意义的称号。 —— “孤篇压全唐”】 古青青又说【现代人对这个称号耳熟能详。有人觉得过誉,也有人觉得合理,总之各花入各眼吧。 这首诗是中国诗歌皇冠上的明珠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唐朝国力蒸蒸日上,诗人们越来越自信,视角也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将视线从宫廷中拉出来,投向祖国的大好河川,以及更加广博的宇宙。 所以他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标志性诗作。 文学评论家曾说:“只有具有杰出成就而且影响也极其深远的人, 才能被称为大家。然而张若虚,只有一首诗就能被称为大家,这在文学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人类的本质是好奇心。张若虚这样一位神秘又厉害的诗人,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赞叹。 苏轼在自己的书房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张若虚的记载,对方的形象在他眼前充满浓浓的迷雾。 苏轼感慨万千:“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的人,都有着志怪故事的传奇色彩。” 他像是想到什么,摇摇头说道:“连李杜二人编写诗集的过程都非常波折,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张若虚只是被埋没的一员。整个唐朝,又有多少张若虚这样的才子被埋没了?他们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啊。quot; 明代文人的做法给了他不少启发,或许,他也可以编一本诗集,让更多的好诗流传下去。 压根不用别人操心,武则天时期,神龙年间。 很多书商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去打探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的消息。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