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一看要完,连忙重新启用郭子仪,可是唐军受损太重了,不负之前的风光,只能大抓壮丁。 于是便酿成了《石壕吏》的苦果。】 唐太宗李世民:“……” “让宦官掌兵权?简直世所罕见,滑天下之大稽。” 唐太宗李世民恍然大悟:quot;朕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唐朝晚年宦官势力会那么强,原来出在唐玄宗和唐肃宗身上啊。”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大唐。 唐玄宗李隆基从没有听过这么刺耳的话,原来宦官专政的源头在他身上。 太子李亨笑着说道:“唐肃宗重用宦官真的挺离谱。” 他像是在说唐肃宗,又像是在说李隆基,毕竟重用宦官是从李隆基这里开始的。 他身边的高力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隆基气得头皮发麻,脸色涨红:quot;皇帝重用宦官,怎么能叫离谱呢?他们不过是顺家顺手的家奴罢了,掀不起特别大的风浪。quot; 紧接着便是一些难懂的话,quot;宦官忠诚“”宦官好用“”都怪唐肃宗quot;。 空气中溢满快活的气息。 【杜甫来到华州当芝麻小官,越发感觉到百姓苦难。 唐肃宗不是他心目中贤明的君主,他只是一个翻版凯申。 他于是辞官回乡,带着家人辗 转来到四川成都,投奔自己的好朋友严武, 他的好朋友严武在当地当长官。严武是他的金大腿,资助了他很多钱,还让他当节度使的参谋。 大唐有个特色,很多落榜考生会去节度使那里当参谋,一方面混囗饭吃,一方面指望封侯拜相。毕竟从文不成,那就从武。 杜甫用别人资助的钱建造了草堂。】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这段时期是杜甫中年最安定快乐的时候,暂时躲避了战乱,家人也勉强能吃饱。 可没多久,昨夜下起了狂风暴雨,卷起了屋上的茅草。茅草可是好东西,又能烧又能当屋顶,村里的小孩把茅草都给抱走了。 杜甫跑不过那些小孩,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开,步履瞒跚地回到家里。很快,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东西都被淋湿了。 孩子裹着薄薄的被子,冻得直发抖。 杜甫唉声叹气,来到桌边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放出来之后,无数人眼睛瞪得老大。 他们终于理解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了。 能当得起这个称号的人,天下唯有杜甫一人而已! 第61章 唐太宗:李隆基这个败家子! 诗歌不像小说一样有起承转合,如果碰不到合适的情境,就察觉不到其中真味。 所以干百年来,诗歌稳稳坐在文学鄙视链的顶端。 如果把中国文学比喻成繁星,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那是语言的先锋,思维的载体。 诗人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部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而普通人往往只会说一声卧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出,无数大唐的寒门弟子为之动容。 杜甫居然宁愿冻死,也要让天下寒门人士有屋子住,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是何等的无私? 一个人过得好的时候,希望别人也过得好,只能说他很善良。 一个人如果过得不好,还希望别人过得好,那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无私的圣人了。 杜甫莫非是孔孟转世?! 杜甫在文坛有名气,但是不高。大唐还是倾向于歌颂壮丽新世界的文章,比如张九龄、王维和李白等人的诗篇。 这些读书人在此之前,没怎么听说过杜甫的名字。 现在,他们看到了天幕里面的安史之乱。他们的心思变得敏感,他们的文风变得深沉,杜甫的诗歌正中他们的下怀。 大唐缺一个杜甫这样的诗人,缺一个思想的标杆! 杜甫的草堂就是桃源一样的存在啊! 草堂虽然破旧,可它的精神高尚。 “诗圣杜甫在哪儿?” 很多人收拾行囊,包袱款款,想要亲眼见一见这位圣人,想要亲眼见一见那个桃源乡。 那不是草堂,那是圣人的住所。他们要去见圣人,他们要找圣人学作诗。 他们掀起了一场寻找杜甫的浪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数人为之潸然,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 陶渊明望着天幕,心神激荡,满腔悲壮之情。 有一说一,他听到诗圣的称号的时候,其实是不满的。华夏人敬天法祖,崇拜祖先,人活着的时候都没有死后那么受尊重。 陶渊明可不觉得杜甫能厉害到超过屈原那些先人。再说了,他觉得自己写的诗也不差,怎么就被杜甫比下去了? 现在,他却逐渐明白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