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章已死,他柳三元横空出世,可以说是吸尽了大明文气。 论为官,他年方而立便入了阁,官声在朝在野都极好,且他也非一心升官的庸碌之辈,朝廷若有难事,天子和朝臣们都清楚,将事情交给他必不会有错。 第266章 番外二 番外二 会试考题,历来是各房的同考官先出题,再由主考官从中抉择出最合适的一道,开考之初,柳贺就与各位考官约法三章,定下了出题的规矩。 他自己出也不是不行,不过会试毕竟事关重大,纵然他官位最高,也不能一人独断。 会试考场中一片肃穆,作为主考,柳贺得在贡院内待足十多天。 除了出题、改卷外,他偶尔也要与许国一道在贡院内查看考生的情状。 士子们或胸有成竹,或埋头苦思,令柳贺回想起自己参加会试时的场景。 当年他也是在会试考场上得见张居正第一面的。 众士子正在作答,忽见两位官员在一众官兵簇拥下进了考场,士子们不敢看考官真颜,心中却清楚,那走在最前的、身着蟒袍的官员,必是此次会试主考、名满天下的柳三元。 若非此次得见,考生们竟不知,传闻中的柳三元样貌如此年轻! 柳贺走在前,副主考吏部左侍郎许国稍稍落后他一步,若论年纪,许国比柳贺大了数岁,可论气势,许国却远远无法和柳贺这内阁次辅相较。 柳贺在某一位考生面前逗留片刻,拿起其考卷查看,之后便将其考卷放下。 事实上,能中乡试进京会试的举人文采大多不错,哪怕是偏僻之地的士子,也能将四书五经之义琢磨透彻,但要在会试中突出重围却并不容易,考生们必须将文章写到极致。 文章是对比出来看的,考官只会择优而选。 此次柳贺任主考,便要求同考们不许为凑足额数而滥取——同考们都希望进士出自自己之房,自然不愿将取中的额数相让,因而即便自己一房内出众的考卷不够多,同考官们却仍会为了填足人数而取劣卷。 柳贺丑话已经放在前头——同考们不是不能取劣卷,前提是瞒过他柳泽远的眼睛。 众同考官自然都听过柳贺博闻强记之名,若拼记忆,满朝文武能比得上柳贺的官员的确不多。 柳贺已经一再提醒,再去触霉头的话,可想而知次辅大人会如何对付他们。 有威胁在前,众同考官在择取考卷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待第一场经义卷汇总至主考官这边,柳贺一边判卷,一边在心中感慨,这一科有才华的士子的确颇多,此次出卷偏重实务,原以为考生们会因此畏难,谁知被选出的考卷水平颇高,尤其是这答“君子为世道计,即使三代而不可复返也,是世道之变也”的士子,柳贺读来颇为心悦。(注1) 一场科试,考卷足有上千份,经同考官筛选,汇总到柳贺这边的也有数百份,在这些文章中,文才非凡者有之,精通实务者有之,柳贺读着文卷,颇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感慨。 之后二、三场考卷汇入,柳贺改卷改得头晕眼花,连觉都睡得很少。 柳贺记得自己当年科考的艰辛,因而对待每一份考卷,他都珍而重之,须知考官之笔能决定每一位考生的前程,即便他如今官至次辅,却依旧不敢轻慢。 改卷之余,作为主考,他还要到各考房筛出落卷,以防有实才的考生因同考之误被筛落。 如此忙碌了数日,三百五十份考卷才最终被择出。 众考官都有些精力不济,但看着考卷一份份考卷被筛出,众人心中也颇为喜悦。 会元之卷该如何择定,众同考为《书》经房的二卷相持不下,只能将视线看向柳贺。 “便取《书》二房,先起二比,中叙作六段,末缴二比之文,另一文九段平叙,无取无缴,不如前一篇。”(注2) 众考官皆称是。 “少司寇可有异议?”柳贺又问许国。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