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辅,此举恐怕会令天下士子心寒。”潘晟道,“士子骄纵并非一时,当徐徐图之。” 张居正看向张四维与申时行:“子维,汝默,你二人是如何看的?” 张四维和申时行的说辞与潘晟差不多,只是更委婉一些,两人自然明白张居正废除书院的用意,然而书院如今已与科举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儒们多至书院讲学,传播王学理论。 但也因此,书生们染上了议论国是的习气,动辄聚集在一处喧哗官府,稍有不满便闹,长此以往,书生不学圣人之道,也不修经世致用之学,只学到了论辩的本事。 张居正推出的几项政令都引发了读书人的大争辩,赞成者少,反对者众,夺情一事后,他在读书人心目中更是不受待见。 问完几人,最后一个到的柳贺也被瞄上了。 柳贺只能硬着头皮道:“下官觉得,废除书院太过激进,应对读书人加以引导才是。” 明时书院已成气候,多为书生举业而设,有官办书院,也有私立书院,其中一些书院讲学自由,读书人在此针砭时弊,群聚讲学,若是随意废除,读书人的怒火恐怕止不住。 听得柳贺之言,张居正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引导?” “下官觉得,正如部堂所言,此事也需徐徐图之。” 这事毕竟是姚弘谟的职责,柳贺总不好越俎代庖。 张居正冷冷道:“我还以为右宗伯会有什么见教。” 柳贺:“……” 大过年的,他莫名其妙就被叫出来,又莫名挨了一顿说,柳贺也很无语。 不过这也是他和张居正相处的常态,在外人面前,张居正向来很不给他这个门生面子,夸赞基本是没有的,教训倒是不少。 柳贺早已经习惯了。 据他观察,张居正废除书院的心意很是坚定。 万历三年,柳贺还在扬州时,张居正便令各地提学官约束生员言行,在扬州知府任上,柳贺也不喜生员群聚闹事,这些人不事生产,只度过几篇圣贤文章,便觉自己知晓天下间的道理,柳贺也曾惩治过借机滋事的生员。 待张居正怒气消了一些,柳贺问潘晟:“部堂大人,今日之事因何而起?” 正月里风平浪静的,应当不会出什么状况。 潘晟道:“何心隐在湖广讲学,其中颇多抨击时政之言。” 柳贺立刻明白了。 何心隐是王学名家,嘉靖时就曾因传道讲学遭严嵩追杀,他是山农先生颜钧的弟子,思想上却 比颜钧要激进许多。 此人主张的“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可谓大胆至极,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倒是平常,可放在大明朝,这可是相当夺人眼球。 “书院若禁,也并非不能,然禁而不止,这禁又有何用?”柳贺不由道。 万历三年时,张居正便下令禁止再办书院,却并未禁止已有书院讲学,《提学敕谕》颁了几年,也就第一年起了作用,其余仍是如旧。 张居正纵是禁了书院,也不可能禁了书生群聚,何况东林书院此时还未创办,魏忠贤也干过废书院的事,最终依然毫无效果。 何况朝中官员与书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潘晟赋闲在家时,就曾应地方书院之邀去讲过学。 潘晟点了点头:“确是如此。” “元辅恐怕真有归政之意。”潘晟问道,“泽远,元辅可曾对你透露过?” 柳贺摇了摇头:“此事元辅不会告知的。” “何心隐此人不愿科举为官,却又妄议政事,莫非他以为,会有人会听他的不成?”潘晟也有些怒了。 何心隐不愿科举为官是真,这个人有本事也是真的,他是江西人,在江西这样的科举大省中曾考中乡试第一,他在家乡创办的“聚和堂”可以说是对新的社会结构的一种尝试,可惜他不管做什么都是和朝廷对着干,严嵩不能容他,张居正也不能容他。 万历三年之后,何心隐便被朝廷通缉,一边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