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修《实录》外,也要教宫内的小内侍读书,柳贺见他辑录《月令》、《学记》等,内容翔实又易于理解,可看性十足。 “泽远觉得我这书编得如何?还请泽远指正。” 柳贺着实挑不出毛病,只觉黄凤翔做事踏实又有功底,是他很佩服的那类人。 翰林们除了日讲、修史外,也有教导宫中内侍、撰写诰敕等职责,其中教导内侍算是一项美差,毕竟大明开国二百年,太监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便是杨一清都要借助张永之势才能扳倒刘瑾,张居正与冯保强强联合才能使内外清净,将改革推行下去。 结交宦官虽令清流不齿,却也是一条升官的捷径。 …… 一转眼便到了隆庆五年的五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翰林院中同样是一片躁郁之声,隆庆年后朝局安稳,不似嘉靖年间斗得你死我活,翰林院这样的清闲之地也难免被卷入。 朝中无事,翰林官们自然也无事可做,柳贺专注地修着书,一边竖起耳朵 听八卦。 首辅李春芳又上疏求退,可惜天子仍不允,李春芳不得不在这个月上了第二道和第三道疏,到这时,天子终于答允了李春芳的请求,并赐他驰驿归乡,而高拱终于在这时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 这自然与柳贺干系不大,这一日,柳贺修书修得昏昏欲睡,整个人几乎要趴到桌上了,脚忽然被罗万化踢了一下,柳贺与罗万化相处融洽,明白此时要么是丁学士来了,要么是有内阁辅臣光临,便打起精神坐好,一副专心致志的模样。 “张阁老。” 原来是张居正大驾光临,难怪翰林官们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 张居正贵人事忙,来此自然不是为了消遣,而是眼下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戴才奏报套虏封贡事宜,天子要求内阁出一份敕书,这敕书向来是翰林院的分内之事。 张居正走后,众翰林立即主动请缨,向丁士美表达了自己愿写的朴素心愿。 柳贺原先觉得翰林院中一片和谐,眼下却看出了竞争的一面,他心中不由感慨,这便是职场啊。 既然众翰林都有表现的想法,丁士美自然也不会让某一人独美,他便点了编修以上官职者数人:“一人写上一封,本官将择其中最出众者交给阁老,但修书之事不可耽误,若是误了期时,本官也不会饶过。” 翰林官们自是人人称是。 柳贺也领了写文章的职责,见身旁同僚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他也不由多了几分认真。 罗万化不由低声道:“泽远,你是晚上出去……” 柳贺苦笑道:“一甫兄,小弟可没有那种兴致,不过昨晚看书有些迟了,早上又醒太早罢了。” “这敕书你当好好写。”罗万化提醒道,“你一贯有才学,若是敕书得了阁老称赞,日后便不必担负这修书之责了。” 诰敕之事原本是由内阁负责,嘉靖年间,因张璁之言,嘉靖罢了内阁诰敕侍郎,而将诰敕官以翰林院词臣为之,而负责诰敕的翰林虽仍挂着翰林之职,但修书、修史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自然就可免了。 毕竟内阁事务为重。 众翰林接了任务,自然以这敕书为重,柳贺却不慌不忙地将《实录》的几个条文写完,反正丁士美也未催促,他只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行。 忙完条文,柳贺又将韩愈《贺雨表》读了一遍,他原本就很喜爱韩愈的文章,科考中练文章时也极力向韩愈靠近,而到了翰林院中,众翰林作文章时也以韩愈《贺雨表》与柳宗元《代柳公绰谢表》为范本。 这起源于洪武朝时,太/祖命翰林院选择“唐宋名儒笺表可为法者”,众翰林衡定再三,最终以这两篇为样本,之后翰林文章便依此而作。 柳贺泡了一杯茶,配着赵志皋带来的果干吃,出过汗之后,思绪仿佛也更通畅了。 柳贺有一阵没写文章了,但文章功底依旧在,他磨好墨,闭目沉思了一会儿,腹中酝酿着敕书的格式。 思索了约莫一刻钟,柳贺才在稿纸上动笔,写这种文章的重点是要打好腹稿,不能一边想一边写,柳贺思考得慢,写起来速度却很快,不过一会儿,他便将一篇完整的敕书写完。 柳贺刚刚搁下毛笔,丁士美便自里间走出:“还有哪一位翰林未交?” 应声者不过三两人而已。 柳贺原本觉得自己写得挺快的,此刻才蓦然意识到,他居然是最慢的几人之一。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