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贺写文章的速度已逐渐练了出来,他这篇文章以“信”一字为内核,洋洋洒洒写了三百多字,写完之后柳贺检查了一遍,只觉自己想表达的都在文章中了。 他没有犹豫,将稿纸上的文章誊上了考卷。 柳贺虽读了王希烈与孙铤的文章,但到了乡试这一层级,只顺着主考心意写文章只会失去文章的本真,柳贺平日是如何写的,考场中便也如何去写。 他的文章文辞不能说华美,却流畅平实,加之经历了院试过后数月的磨练,文章功底越来越厚,不是柳贺自夸,他觉得自己的文章越来越有大家风范了。 一道题写完,天光便大亮了,考房里的寒气略消散了些,柳贺稍稍挪了挪腿,没有停顿,继续看第二道题。 这一道题可谓超长,“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 柳贺凝了凝神,心道,难题来了。 这种超长的题考场上并不算少见,自洪武朝创设科举至今已过百年,四书五经上的题大多已经被出遍了,因而纵观这几年的科场程文,考题往往有越出越长和越出越短的趋势。 长题其实比短题要简单些,短题常常没头没尾,比如科举历史上都算有名的那道试题“二”,柳贺如果碰上这样的考题,他恐怕会在考场上当场表演一个发癫。 好在大明朝还没到题目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过这张考卷上的第二题虽出自《中庸》 ,却也是前一句截了一些,后一句截了一些,凑成了一道题。 这截搭得倒也不算离谱,好歹没出成“君夫人,阳货欲”那样的,柳贺略一思索,先在稿纸上将破题之句写了,之后便慢慢将整篇文章写完。 一道四书题只需写够两百字,但文章往长了写容易,往短了写却难,士子们大多抱着宁长不短的心态,无论如何,至少要让阅卷官看到自己的努力。 答题时,柳贺心无旁骛,将院试之后的所学尽数挥洒于纸上,这道题题目虽长,但柳贺破题时已将题义浓缩,文章的结构也构思完毕,写起来自然顺畅。 文章写到现在,柳贺有些饿了,便将卷子收好,拿起糕饼来吃,乡试题量大,脑细胞消耗得厉害,柳贺吃了一个饼还没吃饱,又剥了两个鸡蛋来吃,蛋白吃完剩下蛋黄,想到上回考试差点被噎到,柳贺就想放弃蛋黄,但抱着不浪费粮食的心态,他还是就着水吞了下去。 舒展了片刻筋骨,他继续看第三道题,第三道题出自《孟子》,讲人性之善的,题目比较常规,柳贺答起来倒也不算费力。 柳贺以往看过不少乡试程文集,要他总结的话,丁卯年乡试的这三道四书题出得可谓四平八稳,虽能区分出考生的优劣,但整体来说,考生需有十足的经义功底才能写出出挑文章。 四书题答完,柳贺看了眼漏刻,便开始答五经题,五经题选了《硕鼠》、《大雅》等篇章的内容,柳贺对这些篇章了熟于心,加上《诗》一经不必处处考虑圣人之言,反而给了柳贺足够的发挥空间。 他穿越到这大明朝已有五年,在这五年间,他每日勤读书、勤 练文章,为的就是在考场上挥洒自如的这一刻。 柳贺如今写文章时早已不纠结,因读的书多,写的文章多,他自己又是爱思索的性子,便是题目稍难一些,也不会耗费他太多时间。 写五经题时,他仿佛有一股气积在胸中,文字写得越丰满,这股气便慢慢释放了出来,及至最后停笔的那一刻,他心中依然有一股激荡之感。 这便是柳贺练文章时所追求的境界,情感中见真挚,文章中见质朴,率真又大胆,该放时放,该收时收,力图向韩昌黎的文风靠近,事实证明,他的努力还是有成果的。 五经题写出了感觉,柳贺自然不会让这种感觉轻易消失,他一鼓作气地写了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