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绩想起了赵捷方才的讲述。 “不止那些。”赵捷却说。 他戴上老花镜,在盒子里翻找了一阵,终于取出了一封信。 林绩探头望去,没成想信封上写的竟然是他从未想过会出现在这里的名字:杜心苓。时间是过于久远的1952年。 七十年前了。 他看着赵捷把信封打开,映入眼帘的是几句话和两行诗,字迹秀气无比: 魂牵梦萦廿秋过,青丝白发尽蹉跎。 可怜泪遍三更后,空余湖上一钓波。 两天后,赵捷独自坐公交车去了当年的平原街。 那条巷子曾经很窄,每次杜誉的摊位摆上都会占掉小半条街。赵捷站在那里,恍惚间似是听到了一阵又一阵的自行车铃响。 那是他记忆里的声音。 说起来赵捷在附近其实有一处房产。杜誉过世前把包括平原街的老屋在内的全部东西都留给了他。给杜誉办完身后事,他把行头一类能捐给京剧院的都捐了出去。几间老屋捐不了,只能自己留下,后来赶上拆迁,他得了新房作为补偿。 但他已经好几年没到过这里了。 故地重游之际,那些早已老去的回忆突然鲜活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占据他全部的脑海与视线。 汽车喇叭此起彼伏,硬生生把赵捷拖回了现实。 老街不知道已经被翻修过多少回,如今已是清一色的柏油马路。路两边有被绿化带隔开的人行道,再往边上看,两侧尽是整整齐齐的小店,就连挂在大门顶上的牌子都是统一的风格。 行人如织,生生不息。 漫无目的之时,赵捷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家早餐店。鬼使神差的,他缓步走了过去。 推门进去的时候,正在打扫卫生的店员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已经过了上午九点,在店里吃饭的大都是还在放假的年轻学生,早就过了老年人吃饭的时间。 赵捷早在两个多小时之前就在家里吃过了早饭,肉馅的蒸包配小米粥,再加一个水煮鸡蛋,可他还是走了过去,在点餐的窗口前愣神站了许久,直到一个排在他后面的年轻小伙子忍无可忍:“老爷爷,您到底买不买饭呀?” “哎哟,不好意思啊。”赵捷面露愧色,往前走了小半步,对店员说:“小姑娘,给我来一个茶叶蛋、再来两个猪肉白菜包子吧。打包带走。” 作者有话说: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曹雪芹《好了歌注》 冷眼人还有热心肠。京剧《江汉渔歌》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