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那音色响起的瞬间,在场的观众,就已经“哇”一声,惊叫了起来。 这什么音色!好美! 这是编钟的音色? 是的,这是编钟的音色。 但却又和传统的编钟音色并不完全相同。 传统的编钟,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因为体积的限制,在敲音比较高,钟体比较小的上排钟时,还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像是敲打破铁片的那种难听的震动声。 毕竟壳体震动,比弦震动复杂太多了,它的谐波太多,很难像弦震动一样,自身泛音完美和谐。 如何发出好声音,才是谷小白这次造“钟鼓之琴”的最大挑战。 谷小白尝试了很多方法之后,终于决定,加大!再加大! 加大钟体的大小,以加强其音量,同时也是加强声音的稳定度,再通过加厚钟壁,以调整音高。同时通过复杂的调音技术,将钟体的波动,调整到最和谐的状态。 这种加工技术和难度,几乎已经达到了春秋时期的技术上限,谷小白甚至将许多明代的技术,拿到了春秋时代。 我要瞎搞乱搞胡搞!反正后面有秦始皇兜底! 焚书坑儒,坑一波焚一波,什么记录都不会留下,完美! 先秦时代,就是这么任性。 但它的效果,是完美的。 此时此刻,这编钟的发声音色,其实已经接近圆钟,只有在基音和几个主要的谐波衰减之后,才能听到拖拽着的小小尾巴一般的不和谐音。 这种不和谐,却已经不是瑕疵,而是特色,是它音色的一部分,代表了它的身份,是编钟,而不是圆钟。 圆钟的声音衰减速度,不可能这么快! 而这,也是谷小白一贯的态度,传承,但是从不墨守。 他要做的钟鼓之琴,它是中国传统的钟与鼓最巅峰的状态,但它们绝对不是几千年前钟鼓的拙劣复刻,它们是发展的,是可以跟上现代审美,甚至可以引领潮流的! 在前方靠近“钟琴”的区域,是专门留给京大、答辩教授们,以及各路评审专家的。 两个咸鱼老师,此时此刻也坐在这里,他们身边,是许多搞声学的同行,虽然大家这次算是竞争对手,但毕竟这个学科很小,平日里参加各种会议,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早就已经熟悉了。 在这堪称完美的钟声响起的一瞬间,他就听到身边,一连串的惊呼响起来。 “怎么可能?什么情况?” “假的吧!” “是不是扩音器的合成音?” “仔细听,钟在震动呢!” 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门道,虽然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绝对音感,更不要说像谷小白那么变态的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但是人类的耳朵,分辨“和谐与否”,是一种本能。一个声音,入耳的一瞬间就足以听出来。 对普通人来说,这和谐悦耳的声音,入耳只是让人觉得好听,但对他们搞声学的人来说,却瞬间想到了无数的内容。 是的,正如他们之前向无数人强调的一样,这“钟鼓之琴”的机械设计不难,加工制造也不难,只要有钱就行! 难的是什么? 难的是调音! 人的耳朵,有时候驽钝到分不清两个音的高与低。 但它有时候却敏锐到,比任何的仪器更能分辨音色的好坏。 入耳即知! 实在是太明显了! 在坐区的侧后方,段桂新哗一声站起来了。 什么情况? 这种调音? 谷小白他完成了? “不可能……不可能,只是一个钟而已……” 调好一口钟不难,难的是,把整个架子上,57个铜钟的调音,而且其中有过半是一钟双音的调音! 就算这一个调的再完美,剩下还有56口钟! 每一口钟的音色都完美还在其次,关键是所有的钟都要音准,要在调上! 钟又不像是钢琴一样,可以通过紧或者松弦来调整,必须一步到位!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