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暗恨孔融,但孔融名满天下,轻易不能动。于是,奸雄找了一个借口杀掉议郎赵彦,杀鸡儆猴。 然后,更糟心的事来了。孔融一口咬定古文《尚书》是伪作,荀彧学识不足,给陛下讲解伪作,把曹操也卷入今古经学之争,两派官员天天吵,廷议时唾沫横飞,比菜市口还热闹。 曹操一个头两个大,硬抗了三天伤害,实在吃不消,连夜请郭嘉商议。 短短几天的时间,曹营的文臣尽数卷入纷争,连司空府的小小刀笔吏都不能幸免。唯有郭嘉躲在府中养病,还置身事外。 郭嘉眼珠子一转:“这是学术界的争议,无论主公怎么决断,天下的儒生都会不服。由学术界的权威得出结论,才能停息风雨。咳咳,最好去请公认的大儒郑玄公出面,来终结这场今古文之争。” 许都吵翻天,曹操身在其中,水深火热,容易晕头转向。其实再吵三百天也不会有结果,孔融是孔子之后,荀彧是荀子之后,门第相当,势均力敌。孔融动机不纯,以学术之争的名义打压曹营的文官。荀彧根本无法退让,他后退一步,让出的就是众人的仕途前程。 曹操:“郑玄公在袁本初(袁绍)治下,他怎么肯放人?” 折扇在郭嘉的指间旋了一个圈:“郑公有两位高足在袁营,崔琰和荀谌。” 曹操会意,他和崔琰少年相识,颇有交情。荀谌是荀彧的亲兄弟。这两位随便哪个愿意出力,都能让郑玄公顺利来许都。不过郑玄和孔融交好,这样做,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91章 “若是郑公支持孔融,奈何?”曹操沉吟片刻,还是说出心中隐忧。 郭嘉笃定:“郑公学究天人,眼界和胸襟都绝非孔融那等酸儒可比,岂会拘泥于今文古文?说不准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呢。” 曹操一听“说不准”这三个字,立即安心,郭嘉的“说不准”一定很准。 至于小皇帝刘协的学业,按照孔融的提议,弄一批今文派的名儒跑到许都搞事情,那是不可能的。曹操任命荀悦为黄门侍郎,和孔融、荀彧一起在宫中侍讲。 荀悦是荀彧的族兄,古文派学者,经史子集,过目成诵。曹操让荀氏兄弟一同给刘协讲授经史,是诚心给孔融添堵。 郭嘉:我看好的国子学祭酒荀悦,刚到许都,就被主公挖走,又要物色新人选。 这一年初冬,郑玄六十五岁,接到天子征召他为大司农(九卿之一)的诏书,乘坐着朝廷赐给他代步的安车,前往许都,每路过一处郡县,当地的官吏都热情迎送,不单是敬仰大儒,也想打探他的态度。 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