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乌泱泱的去了前湖和琵琶湖中间少水的沙土地上。 “先要将地起垄,做好排水沟,随后可以扦插了。” 看着已经被翻垦过的地,朱允熥直接了当的吩咐道。 红薯实在是太好种了。 甚至只要有块旱地,稍微的准备一下,再将枝叶扦插进土里,灌溉上稀释的农肥,后面几乎就完全不用照料了。 袁素泰点点头,已经布满泥土的大手一挥,当即就有一帮穿着农衣的上林苑监官员带着一帮老农进到地里开始起垄。 趁着这个机会,袁素泰又到了橡木桶边,伸手掐下来一根枝叶,看向朱允熥:“殿下,只需如此扦插进地里即可?此物当真能让我大明百姓饱腹?” 一旁的夏原吉心有所感,稍稍上前两步,想要更近一些的观察这位已经官至从三品的上林苑监监正。 朱允熥亦是走到橡木桶旁,招手邀请袁素泰和夏原吉两人一起过来分红薯藤。 几名上林苑监的官员立马殷勤的上前,拿着一个竹篮站在一旁,好等太孙和监正分好红薯藤就可以放进竹篮里。 朱允熥则是一边分,一边说道:“红薯算得上是最容易栽种的作物了,且不要求地力。而大明也并非所有的土地都是上好的水田,还有无数的旱地。往日里栽种水稻、小麦不足产,如今有红薯,便可弥补旱地贫瘠的产出,且远比水稻的产量更高!” “殿下,敢问这红薯能亩产几何?” 袁素泰停下了手上的活计,目光真诚的注视着眼前的皇太孙。 朱允熥却是一下愣住。 脑袋里飞快的换算着明制重量。 一旦约有一百二十斤左右。 红薯的亩产是多少? 两千到三千公斤。 那就是四五十石的亩产。 只是…… “估摸不下于二十石的亩产!” 朱允熥最终给出了一个极为饱受的亩产数字。 毕竟这个时候的红薯很显然不能和后世想必,后世的高产红薯那是通过了培育和改良的。 然而。 二十石的熟悉一说出。 整个现状一片哗然,而后就陷入到深沉的寂静之中。 夏原吉长大了嘴巴,他清楚的记得原本在宫中的时候,太孙殿下说的是十石的亩产,那个时候自己等人就已经是极为不相信,甚至燕世子都愤而反驳。 如今太孙殿下竟然说这红薯能达到亩产二十石! 二十石啊! 哐当一声。 已经归为从三品的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彻底失神,哗啦一下整个人就跌坐在了地上。 一旁,围着三人的官员们,也纷纷都震惊不已,犹如听到了天书一般。 “二十石啊!” “亩产二十石啊……” “我大明如今最高产的田地,亩产也不过三四石……” “呜呜呜呜……” “若是……呜呜呜……若能二十石亩产……” “我大明足可永不加赋啊!” 转瞬之后,堂堂的从三品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已经是嚎啕大哭了起来。 一边哽咽嚎哭,一边还不断的抽噎道:“二十石……二十石……便是只有十石,我大明便可永不加赋!便可永为中原正统啊!” 随着袁素泰嚎哭起来。 整个红薯地上,从上林苑监的官员到那些为上林苑监雇佣的农户,也都纷纷哭了起来。 一时间,这处神烈山脚,哭声连绵。 第二百九十四章 功盖三皇 德过五帝 永不加赋。 这是古往今来至圣贤明君王最高的追求,从不曾有过更改。 然而,却又因为人世间四时变更、天灾人祸,庙堂之上一次次的无奈或有意而为,将王朝社稷的风险,通过加赋的手段转移给了身为最低层的社稷百姓。 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面对天灾人祸本就脆弱不堪,本就沉重的赋税制度上,还要再增加可能赋税,一日复一日,加赋就成了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