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下藏局

第68节


    宝物不大。

    檀木盒子打开之后,自带一股佛香味道,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郝先生将檀木盒子放在了餐桌转盘之上,用令人印象深刻的公鸭嗓子说了一句:“苏先生,请掌眼。”

    转盘徐徐转动。

    弥勒佛像到了我面前。

    刚到我面前,转盘竟然停了。

    檀木盒子正好稳稳当当地摆放在我正前方。

    目光所至。

    弥勒佛的正脸正好对着我。

    我顿时有一些诧异。

    这蛋鸡见我刚才瞎子摸象成功,故意在我面前露了一手。

    圆转盘其实非常难控制。

    手拨弄之后,它能在轻轻转动之下,准确无误地停在我面前,光指尖这份巧劲,就足以让人惊叹。

    有这本事。

    郝蛋鸡到大街上玩幸运大转盘,不要太发。

    这尊弥勒佛无任何特殊的特征,仅仅在九级仰莲花座上,刻着一行古风悠扬的小篆:“风动身方至,心宽体自丰。”

    鉴定佛像一直是古玩行当一件难事。

    因为涉及对信仰、文化以及对古玩工艺的熟捻掌握。

    比如,鉴宝师傅若要鉴定眼前这尊弥勒佛像,往往需从三方面着手,判型、识刻、断质。

    判型。

    大肚弥勒造像在佛经中并无记载,普遍认为是按五代后梁时期浙省奉化僧人契此形象塑造而成。此僧身体肥胖、敞胸露脐,背携布袋四处化缘,民间也称“布袋和尚”。你若判断为在后梁之前的东西,必然不对。但后梁至今,时间跨度太长,断代难度较大。

    识刻。

    上面那行小字为篆体。篆体为秦大一统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后,创制的一种书写形式,到西汉末年,被隶书所取代。但因篆体优美,笔画可曲可折,古今皆喜用于印章,通过字体也判断不出来。顶多只能判断其不属于秦前或流行隶书汉后的一段特定时期。

    断质。

    陶器自商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东汉时便发展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瓷开始逐渐取代陶,历经一千六七百年发展,各种复古陶、瓷多如牛毛,若表面无显著特征,基本不可能辨识。

    这尊弥勒佛像三无特征。

    要对其断代讲传承,几乎不可能。

    但那只是对别人而言。

    我所思考的是。

    它为什么会三无?

    而且,还隐匿的如此完美。

    古玩是死物。

    死物与死人一样,不会隐藏自己。

    即便痕迹模糊,它一定会有出处或瑕疵,供人判别。

    如同警察办案验尸,尸体呈现出来的证据,远比活人讲话要真实可靠。

    只有活物,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

    郝蛋鸡是活人。

    他完全可以用古陶土做出一尊三无特征的弥勒佛像。

    笑脸弥勒。

    对郝蛋鸡来讲,是一件彰显不出任何特征的完美工艺品。

    但对鉴宝人来说。

    这是一种嘲笑与挑衅。

    “可以上手吗?”我问道。

    郝蛋鸡公鸭嗓回道:“随便上手。”

    黄慕华二郎腿高高翘起,手中扇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天下藏局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