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了四川卫视一个叫做宁远时间的节目,又一次很感性的接触了杨心龙。看到一个十岁的小孩有如此的天赋,对世界能有些许的见解主动也好被动也罢,给我小小的世界里又一次微微的震撼。 杨心龙,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本该是一个什么都不懂整天就知道玩的一个小屁孩,可却在网上被称为“演讲帝”打开他演讲的每个屏断都说的头头是道,然而结合他的年龄我有些难以置信。沉思、羡慕、反思、感动我拿捏不住任何的感情!也许是我足够的平凡了吧,从小就向往着一种特别的生活。很小很小就期待自己能在荧幕中留下自己的身影,可是时间走了,掩埋了一切的希望。长大了,理想和梦想都碎了。在现实中,又常常是败的一踏糊涂。总在换位思考一些人或事,却多多少少离不开自己的主观臆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原身在此山中”也许是自己所处的平台太低了,才看不清楚凡事的锁链,总是困扰在沟沟壑壑中。习惯了,就麻木了;麻木了,就习惯了。 想想我们十几岁的样子,少不更事。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跑到我们面前给我们讲一些我们都听不懂的大道理,我们是惊异他的文才呢,还是去悲哀我们的平凡呢?其实我觉得世界上有那么一两个奇迹并不为过,有得必有失。一切都是公平的,也许他们的人生路线和我们的会有天壤之别,也许我们未来的财富不可相提并论但重要的是一颗接纳的心态和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 在宁远时间里反方恶狠狠的批评了杨心龙以及他爸爸的教育方式,就像一个从小练钢琴的小孩:一开始是兴趣,在后来是坚持-毅力,可更多时间是父母给的压力造就而成的一种被动的毅力。他们会在其中失去很多时间关于童年的,那是生命最灿烂的日子。可一但他们成功,人们为什么就闭口不提那些被“挥霍”掉的岁月呢?即使他们不成功,他们也因为多了那么一样特殊的本领会在社会上稍微出众那么一下,这就是那段岁月的“等价交换”关于杨心龙以及他爸爸的教育模式我不想多说什么,大家又有什么权利去质疑人家是否快乐呢?快乐只是一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意识,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同,他所意识的快乐自然也不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自作聪明设身处地的为人家考虑认为人家不快乐呢?阿尔法曾因不好好练歌被父亲多次打骂,灰色的童年却造就了如今这个家喻户晓多才多艺的小名星,你能很直接的定义出他快乐或是不快乐吗?朗朗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如果没有父母的催促或是强迫,他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吗?在那个好动的童年里被压抑会快乐吗?如今功成名就他会不快乐吗? 有些观点貌似掷地有声,有些人总以为自己有些社会地位就大发言论。可当你们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暂不论他心智是否成熟,面红耳赤的去谈论人家的是是非非,这样做就对了吗?就显示出你们特有的文化修养或者书是职业素质了吗?你们考虑过没有他的感受和接受的能力,他周围的同学、朋友、邻居的感受和接受的能力呢?答案是:没有!是小孩子过于聪明是一种“罪恶”呢,还是说大人闲的无所事事总喜欢找一些焦点来证明自己所谓的价值呢? 我也不知他未来会成为什么模样,他或许还小,道路还没有成行。但我们都在寻梦的路上,都在为自己的目标打拼。通过这个节目我也知道了他喜欢看书,对于哲学或是人生的思考个宽广度比我应该大的多。我正好走了个极端,从不看书。也许通过网络让他成为媒体的焦点会让他成为下一个“方仲永”但时代变了人们的意识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程度也变了。其一,杨爸爸要比方爸爸明智的多让孩子继续求学并发扬自己的特长;其二,这个社会氛围与那个社会的不可同日而语;其三,心龙自己也知道学习,虽然看的书和他的年纪有很大的反差,但那也是一种知识的交流,证明他没有仰仗着特有的天赋去“侍才傲物”至于他能容纳多少知识是他的事,他的路怎么样也是他的事。我们可以对他的生活指点指点,但请不要对他的生活指指点点。节目最后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过于优秀就会遭到别人的诋毁和质疑,比如说小沈阳,07年以前怎么没人调侃他啊?因为他不够的出名,如今一大堆的流言斐语。甚至拿他和周立波两个不相及的很弄一个论题谁高雅谁不入流,一大堆知名人士评来评去,人家还是好好的活着,生活也并没有因之逊色。除了为了提高一些收视率,为了给那些无聊的人提供一些笑料外,还有其他什么太大的意义吗? 对于心龙,对于你们,也对于我自己,只想说一句话:“坚持做好自己,别人的话可以思考但不要为之左右,按照自己的路倔强的走下去,必定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