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倒是有人眼尖,好像认出了什么。 随即,眼尖之人,脸色骤变,一脸像是见鬼了似的表情。 便是朱棣,竟也僵在原地,一时……瞠目结舌。 朱高炽本是如热锅蚂蚁一般,急得心急火燎。 可在这一刻,竟也呆住了。 这人终于靠近,他走到了朱棣七八丈外驻足停步,却见这人单手叉腰道:“见过陛下,我代表数十万军民百姓,特来向陛下告知!” 他声若洪钟,志得意满的模样。 至于语气,也好像底气十足之色,不将寻常人放在眼里。 他单手叉着腰,很有几分大将军的模样,颐指气使的姿态道:“其一,新政牵涉千家万户的生计,断不能废黜,若是废黜,百姓们失去了生计,没衣穿,没饭吃,若是做出一点什么来,可就怪不得别人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未有朝廷不护佑百姓,使百姓饥寒交迫,还能保存社稷的,陛下亦或者臣工若不以百姓为念,视民为草芥,出了任何事,都是咎由自取。” 安静。 很安静。 这世上,绝没有人敢这样和朱棣说话。 往重里说,这叫裹挟百姓,要挟圣主,是千刀万剐的大罪。 可朱棣……却没有愤怒,却只觉得头重脚轻,人晕乎乎的,看着眼前这颐指气使,裹挟了万千民心之人,昂首与自己对峙,语态中,颇有几分讨价还价的姿态,教朱棣觉得不真实。 朱棣老了,可即便是老去的老虎,发威起来,也能虎啸山林,可现在,他一声不吭。 至于百官……此时都很安静,大家不发一言。 站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个穿着普通皂衣服色的少年,这少年肤色白皙,面上带着稍许的稚气,可眉宇之间,却又有与同龄人少有的庄重,尤其是他叉手的样子,很有英姿勃发之态。 这人……看着像是皇孙朱瞻基。 又细细认真一看……还真是! 朱高炽只觉得要昏厥过去,他本以为东宫最大的隐患乃是张安世,但没想到,原来隐患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朱瞻基! 朱瞻基继续笔画着手,高呼道:“其二,订立律令,将新政明文修入律令之中,不得更改。还有其三……” 朱棣:“……” 张安世在旁乐开了花,远远地朝朱瞻基咧嘴笑。 可朱瞻基对这笑容,不屑一顾,继续手中比划,口里接着道:“军民百姓今日乃是奉太祖高皇帝大诰,捉拿犯罪的官吏,绝无他念,不可事后清算。还有其四……” 朱瞻基口若悬河:“要彻查江西布政使司逆案,无论牵涉何人,都需严惩不贷,若非此逆案,天下不至今日这个地步,若不能以儆效尤,难免重蹈覆辙!陛下若是不肯同意,你是天子,谁也不敢忤逆,可若是还要教陛下令天下人信服,教百姓们视陛下为君父,那么……这可就难了。” 顿了顿,朱瞻基又道:“好啦,言尽于此,我就在此,等着陛下回复,若是陛下恩准此四则,则军民谢恩,若是陛下不肯恩准,则我与军民,在此请死!” 朱棣:“……” 朱棣默默地听完这些,闷了好一会着,才转过头看一眼张安世。 这一眼,张安世似乎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意思,立即道:“陛下,这不是我干的,是他主动请缨!” 朱棣又看向百官。 百官沉默了。 大家只说这是张安世鼓动。 可至少现在来看,真要有幕后主使者,那也该是朱瞻基。 这时候,若说张安世得民望,倒不如说是皇孙得了民望。 你说张安世是王莽,眼瞎的人都看出来,真有王莽,至少现在蹦跶出来的那也该是皇孙。 问题的关键在于,皇孙能是王莽吗? 朱棣这时,朝朱瞻基招手:“你近前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瞻基脚下不动,抱手道:“先谈妥当,再叙私情!” 朱棣:“……” 张安世在一旁嘀咕:“陛下,这真不是臣教授的,臣只是教皇孙……体察民情,至多,只让他凑凑热闹,没想到他……陛下,我冤枉啊,我是比窦娥还冤。陛下难道不知道我张安世吗?我怎么会出这样的馊主意?哎呀,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朱棣使唤朱瞻基不动,顿觉得大失颜面,又听张安世一连串的嘀嘀咕咕。当下,不耐烦地回首看了一眼张安世,低声喝道:“你少说两句会死?” 张安世:“……” 好吧,做人要适可而止,于是他识时务地闭上了嘴。 朱棣这才收拾起心情,又看向朱瞻基,大喝道:“这些百姓,是你聚来的?” 朱瞻基依旧不卑不亢地道:“此军民自发来此,而臣不过是为他们代言而已,请陛下早做决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