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决定道。 “其目的有三,一曰扬我国威,使沿途百姓及藩属知我水师之强。” “二曰探航道,尽知此条航线凶险。” “三曰通贸易,尽快恢复海上贸易往来。” “四曰设口岸,还请黄提督仔细考察这几次港口,分别在这几处都划分出贸易市场,专供商人通商之用。” “这……”黄孙茂闻言一时间竟是愣住了。 他虽然不是吴延忠,但是也担任登莱副使多年,自然对登莱、东江、朝鲜乃至后金之间的贸易了解个七七八八,甚至其中利润之丰厚。 黄孙茂不由试探道:“殿下,此类贸易多以布匹、粮食、人参、皮毛、药材为大宗。” “若是果然如此,吾恐吾中原之布匹、粮食经朝鲜人之手,流入东虏之手矣!” “哦?此话怎讲?”张顺皱了皱眉头,不由开口问道。 “殿下容禀!”黄孙茂连忙汇报道,“朝鲜国地贫人穷,历来贸易,多以麻布、人参、皮毛、药材还我中华之锦缎、粮食。” “然东虏之贫瘠,更甚,而人参、皮毛及药材犹过之。” “故而,但有贸易,往往由东虏而朝鲜,由朝鲜而我中国。归根究底,朝鲜国不过牙人而已!” 说白了,就是朝鲜国和大明之间的贸易,主要是用人参、皮毛、药材等特产,换取明朝的布匹、粮食。 而后金国的人参、皮毛和药材产量比朝鲜国还要多,质量比朝鲜国还要好。 所以朝鲜和大明之间进行的贸易,其实就是后金和大明之间的转手贸易。 这样一来,后金就可以用从大明抢夺的金银等贵重物品通过朝鲜换取足够的物资,以维持自身那可怜的经济。 “哦?”张顺听了黄孙茂这话,顿时觉得此事棘手起来。 先前吴延忠鼓吹海禁,如今这黄孙茂也反对开海,想必其中定有巨大的利益。 有巨大的利益,自然就有巨大的利益集团。 他如今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也不能事事躬亲,既然如此,看了此事倒还急不得。 想到此处,他不由笑道:“原来如此,若非黄提督提醒,本王还蒙在鼓里。” “既然如此,此事姑且作罢不提,还请黄提督尽早出使朝鲜国,扬我上国国威!” “殿下真圣明之君,臣敢不效死耶!”那黄孙茂见张顺回心转意,顿时大喜,连忙一通马屁奉上。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番,黄孙茂这才施施然离去。 但等黄孙茂一走,诸女便从屏风里走了出来。 “殿下,此人言辞闪烁,话不可尽信!”那田秀英率先开口道。 “本王如何不知?”张顺长叹了一口气,这才下令道,“一会儿你们替我草拟诏书一份,就说刚历战火,宫中空虚,陛下诏令京师附近,选取秀女、监生……还有太监各一百位。” “年龄须在十三、十五之间,宜以孤儿为先。”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这一刻,他突然理解朱棣为什么违背祖训,开始大肆任用太监了。 第592章 不绝人祀 当张顺的意思转达内阁以后,诸阁老倒也无话可说。 就连素来耿直,已经改任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的孔贞运,亦没有置喙半句。 无论对张顺,还是朱常洵来说,这宫中都太过冷清了。 你见过哪家的皇帝权臣,院里还没个三五百人伺候? 这两人莫说和历朝历代的帝王比了,就连一般的中等之家都比不得。 只是谁都没想到,这诏书一下,顿时引起悍然大波。 你道为何? 原来这秀女也好,太监也罢,倒没人在乎,只这一百个监生,倒让人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年龄十三至十五岁之间,还招收孤儿?这哪里是招收监生,这是要挖了我们读书人的根呐!” “凡朝廷选材,以科举为正宗,余则皆旁门邪道,莫不是陛下不信任读书人耶?” 一时间群议纷纷,有司不敢独专,连忙汇报与张顺。 “哈?本王招几个监生都敢阻着,莫不是嫌本王刀不利不成?”张顺顿时勃然大怒。 “殿下,万万不可啊!”张顺这话刚一出口,内阁首辅张慎言连忙劝谏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岂可因小失大,而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名声这玩意儿,说不重要也不重要,说重要也重要。 张顺自个可以不顾自个的名声,但他不能不顾及义军的名声。 想到此处,他不由长吁了一口气道:“罢了,既然如此,监生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