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钟到,第一门是语文。 夏九嘉非常认真地答。先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觉得每道题都有把握,又翻到文学类文本阅读。其实在他看来“文学类文本阅读”并不绝对公平。对于“文学”来讲,能否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否对文章产生感触,因人而异,像他特别喜欢《追忆似水年华》,沈曦就不喜欢。幸好这篇文章夏九嘉挺能看进去,而且题写多了知道路数,主观题每一道都列上一二三四,宁多不少,争取不丢分。再后面是文言文阅读……夏九嘉文言文看的多读的多,没有一句不懂。他看得出,这文言文阅读具有相当难度,因为其中有个特殊难点——加标点。普通人看有标点的也许能懂,但一旦去掉了,至少80%就懵了。而最后那个值10分的两道“翻译”,其中一道居然就是没标点的这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前面没分,后面也没分。 写过“古代诗歌阅读”,到“名篇名句默写”。最后一题超纲,语文课本没有,而夏九嘉正好读过,建安七子当中最最著名的诗,于是唰唰填上。 写完“语言文字运用”,终于来到“作文”。 作文又是有关过去、现在、未来,叫学生们遥想以后。 沈曦肯定又要搞个科幻小说,夏九嘉想。 他很清楚这类作文如何可以得到高分。非常简单,另一版本新闻联播,大家生活富裕、精神富足,日常生活一天好过一天……那“美人儿”语文老师曾叫大家多次练习。 但夏九嘉提笔以前突然觉得挺没意思。 于是他当真根据曾读过的中西方的社会学家写的文章,努力预测“思想更加宽容、行动更加自由”时的情景,其中不少都是阅卷老师那辈很难接受的事,比如“婚姻消亡或者几近消亡”,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他还在预测未来的同时反思当下的问题,最后讨论那个“将来时”可能诞生的挑战。 挺high,写完方觉有点过火。 “……”也没法改。 想想自己想学新闻、想当记者,夏九嘉头一次发现,沈曦真是“皮中带稳稳中带皮”,而自己呢,一向是“好学生”,貌似循规蹈矩,灵魂深处却是一身反骨。 不过算了,也未必真有影响,好好考接下来的。 下午数学同样难度高于往届。 不少题要转几个弯。 对选择题,夏九嘉还是连计算带排除,双保险。填空题,迫于题干长度,设计并不特别奇葩,也不错。 到大题,夏九嘉稍有点紧张。 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一道一道,解开弯弯绕绕,想出清晰步骤……答案呈现,缓缓推进。 他一向专注、认真,整张试卷甚至没有任何涂改,一行行很整齐。 监考老师收卷以后,夏九嘉也收拾纸笔。他看见监考老师一张一张检查考生们的姓名、准考证号、条形码,而每翻起一张,夏九嘉都发现——背面或多或少空着、没写,有人空一两道,有人空一整面。 “???”他想:今年这么难吗? 虽然的确有点绕…… 出门,虽然人潮汹涌,夏九嘉却一眼见到沈曦人影。 “沈曦,”他问,“考得如何?” “挺好。冻儿呢?” “也挺好。” 两人拔脚挤出人群。 也许因为沈曦皮相过于扎眼,他一挤上马路便有一个记者猛冲过来采访!!! 他说:“同学你好,我是cc一台记者。请问,对你来说,今天语文数学困不困难?” “对我来说???”沈曦回答,“特别简单。” 对他来说,1977年恢复高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