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请众人不必担忧。 按说心药到了,应当好转,宁氏的情况竟逐渐加重起来。 大夫前前后后换了几位,都诊不出原因,开得全是补身体的汤药。 幸而,昨日李武成送来顾婵亲笔所书的信笺,说已在返程的路上,宁氏今日才略有起色。 “夫人,把药喝了吧,姑娘这一两日便到家了,夫人别再担心了。”宁氏的大丫鬟巧月一手捧着青瓷药碗,一手拿着舀了药汤的汤匙,边喂药边劝说。 郑氏正坐在床头的红木雕花绣墩上同宁氏商量今日的晚餐,便也跟着劝道:“夫人,婵姐儿素来乖巧懂事,这回也是为了您才会离家,要是她回来看到您的病反而加重了,心里该内疚了。” 宁氏人在病中,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多日来全靠郑氏变着法儿的煮一些香口的食物,才勉强能用一些。 郑氏毕竟不是顾家真正的奴婢,宁氏对她向来宽和,若是说话久了,都会让她坐。 同样是做母亲的人,郑氏自然比刚满十七岁尚未出嫁的巧月更能劝到点子上。 宁氏就着那匙更将药喝下,神色依旧恹恹的:“我不是担心她的安全。” 靖王声名在外,又有近卫随从,安全自是无虞。 但顾婵一路和他同行…… 宁氏从前丝毫未担心过女儿的婚事。论家世,宁国公府是皇亲国戚,永昭侯府又是得势的,顾景吾深得元和帝重用,前途无量。论人品相貌,顾婵也不输同样家世的任何一位姑娘。 顾景吾夫妇两个商量过,等女儿十五岁及笄了再议亲,要选一个人品才貌出众的少年郎,婆母性情也要和顺。最好门当户对,若不行,宁可低嫁也不高攀,这样他们以后才能护着女儿。定了亲,走完三书六礼,还要将顾婵多留两年,到十八岁再过门。 可眼下这桩事如果传出去,顾婵恐怕就只能嫁给靖王了。 郑氏在世家大族做过媳妇,虽说那世家落魄了,但规矩同样不少,心思一转就明白了宁氏的担忧:“旁的事也不紧要,婵姐儿才多大点儿人啊。算起来,靖王也是哥儿姐儿们的表兄呢,不是外男。” 还有一句郑氏没说,在她眼中靖王是再好不过的女婿人选。 皇帝的儿子,出身无人能及。又能征善战,有真才实干并非纨绔。相貌么,没见过,但皇帝女人自然是美人,生出来的儿女肯定也不会差,再说男人又不以相貌论长短。 能嫁给这样的人,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开心还来不及,有什么可忧心的? 郑氏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宁氏发愁的,正是郑氏不知道的地方,这涉及了帝后之间的旧事。 宁皇后是元和帝的发妻,他们成婚时元和帝还是太子,原本夫妻恩爱,元和帝的头两个儿子都是宁皇后所出。谁想后来元和帝替圣驾亲征东察合台汗国,竟然从哈密卫带回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并请封为太子侧妃。 这之前,元和帝也有妾室,都没有请封,虽说侧妃也是妾,进了皇家玉牒到底还是不同。 再后来,那女人难产而死,孩子却活下来,便是现在的靖王韩拓,元和帝的第三子,也是宁皇后之外其他女人为元和帝生的第一个孩子。 宁皇后所出的长子早逝,元和帝登基后立了二皇子韩磊为太子。 宁皇后一直不喜欢韩拓,初时因为他的母亲,后来,随着韩拓年纪渐长,便完全是因为他这个人太出色,令宁皇后忌惮。 太子文弱多病,而韩拓小小年纪就立下战功,声望渐盛。太子只大韩拓两岁,宁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七皇子韩启则比韩拓小了足足十岁。宁皇后既担心元和帝会因韩拓起了废太子之心,又担心太子身体撑不住去了,韩启虽是嫡子也争不过军功赫赫的韩拓。 在宁皇后心中,韩拓的母亲已抢了她的丈夫,她绝对不允许韩拓再抢去她儿子的皇位。久而久之,韩拓便成了宁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 宁氏自然清楚姐姐的心思,所以她不想同韩拓结亲,一来不愿与宁皇后对着干,二来也不愿女儿涉足皇室纠纷。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