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我魏国实力最为雄厚,即使再经历一次石亭之败,也难以撼动大魏的根基。其实大司马关心的是父亲大人的态度,父亲大人想怎么做?” 司马懿高深一笑,不答反问道: “如果你是为父,你会怎么做?” 司马懿对两个爱子寄予厚望,一直循循善诱,时刻不忘教诲。 司马师若有所思道: “若儿是父亲大人,儿当静观其变。” 司马懿耐人寻味一笑,看向司马昭: “昭儿呢?” 司马昭道: “大将军此举大违常理,让儿想起先祖。父亲大人虽与其有姻亲,但天下毕竟是姓曹的,父亲大人不可不防。若儿是父亲大人,或许会效仿陈司徒上表劝谏。” 司马师为之动容,司马昭所言让人不得不深思。 司马懿笑笑道: “昭儿说的不错,大将军一直对我深怀戒心,忌惮非常。但正是因此,为父才当韬光养晦啊。” 政局凶险,处处暗礁险滩,只要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覆之地,与其去揣摩,不如什么都不做。 二子会意,齐齐点了点头。 短短几天,反对的奏折如雪片般飞进宫里,反声极强。 一时间,明帝也拿不定主意了,毕竟方经石亭大战,魏国损失颇重,虽未动根本,却已伤及发肤,若再经历一场石亭之战,怕是真要动摇国本了。但看曹真的架势,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其为大魏支柱,实是不好驳了其面子。明帝与朝臣连连讨论了几次,还是全无头绪,他甚至有种冲动去后宫问问老祖。 明帝没有去后宫,而是把刘晔留了下来。刘晔是三朝重臣,对于他姓什么,明帝并不关心: “方才诸臣商讨,刘公一直未发表意见,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晔躬身道: “臣以为蜀国弱小却屡屡叩边,我大魏当适时予以痛击以彰国威,故臣以为可以征伐。” 明帝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刘晔退出大殿,正碰到一众朝臣,原来这些朝臣见陛下将刘晔留在殿上,料想是要单独问其伐蜀事宜,故而都未散去。 中领军杨暨平日里与刘晔私交颇好,便待众发问道: “子扬以为大将军伐蜀之事如何?” 刘晔正色道: “司空(陈群)所奏合情合理,当然不可伐蜀!” 这些朝臣多是倾向于不伐蜀,闻言无不拍手称赞。 杨暨虽非修真中人,但他身为中领军掌管禁军,颇受明帝宠信,便被召入宫中询问伐蜀之事,杨暨是铁杆鸽派,当即表示不宜出兵,更趁机道: “刘子扬三朝老臣,陛下何不听其之意?” 明帝闻言大觉好笑: “听其之意?那你是让朕伐蜀,还是让朕不伐蜀?” 杨暨当即道: “刘子扬曾与臣言,其认为不可伐蜀,陛下这般说是为何意?” 明帝大为惊诧: “他对朕说可伐蜀……” 杨暨哪里肯信,明帝当即传刘晔入宫当面对质,刘晔却只是不言。 待杨暨退去,刘晔才道: “陛下!伐蜀乃国之大计,岂可轻易表态?若为蜀国奸细所乘,岂不早有准备?” 明帝闻言方自恍然。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