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见到外公外婆要做什么,第一个就跑上去帮忙,坚决不让他们干重活。老两口越来越喜欢他,逢人便夸他们外孙能干,聪明,孝顺。 等工地上的活计开始步上正轨,李曼青也轻松下来,每天带带孩子,偶尔看看铺子,时不时还出门玩一趟,日子倒是轻松。 不过,随着工期的推进,第一次发工资没问题,第二次也还行,第三次就开始捉襟见肘了,到第四个月,发完工人工资后,账上就只有几百块现金了。 而原本计划的五层教学楼,已经基本完工了,只要再接通水电,清理完建筑垃圾,就可以等着验收了。 而要做这些善后工作,就得继续开工资。 大姐夫和李志青知道唐丰年难处,又把刚领的工资给退回来,说是家里不急用钱,等先把工交了接到款项再说。杜峰知道了也不肯要工钱,说他吃住全在舅舅家,也花不到什么钱。 就是李建华和孟家几兄弟,也都多多少少退了一部分回来。 李曼青铺子上收入比较稳定,左边才进自己口袋,右边立马也全拿来给他发工资了。本来计划要在年中把店铺盘下来的,现在也暂时不考虑了。 没钱盘,那就继续租吧。她又抽空去县城转了几天,寻思着再开一家分店,因为二小后门那家生意实在太好了,老太太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许多都是从县城四面八方涌来的老顾客,有时候为了等着买面包,光排队就得排十多分钟,有时候要上班赶不及了,只能失望而归。 许多客人就劝李曼青再在别的地儿开一家,能够把客源分散一下不用等那么久。尤其是街天,下头乡镇的也进城,那人才叫多,她周围两三家铺子跟前都站满了人。 其实大家见她面包生意好,县里也有人蠢蠢欲动,跟风开了两家,但味道始终比不上双胞胎,再加价格也比她贵,生意也是半死不活。 只有双胞胎面包房,一年多了,味道不变,样式越来越多,分量不变,价格也才涨了两毛钱,宣城县的老百姓提起吃面包,第一反应和首选都是双胞胎。 既然要打算做大,李曼青觉着,开分店就势在必行。 店铺选址她找过好几个,蔡雄波两口子的意思是,尽量往中高端上定位,不如去县城百货商场里租个铺面,价格也能提得上去。 但她去看过几次,空置的商铺不多,能空下来的都是不太好的位置,要么靠近洗手间,要么靠近楼梯间的,人流量甚至还不如在广场上摆摊呢。 走中高端路线她也想过,但目前在宣城县这样的内陆县城,还是不大行得通。 只能先把牌子做出去,等以后条件好了再考虑专门开个高端礼品店之类的。 其他人流量大的地方,只有学校和工厂了。学校已经占据二小那样绝佳的地段,她想把第一家分店开在工厂附近。 那几个厂她都去看过,顺着东大河往西边走,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过去,几个岔路分过去就是工厂,每天人流量上万,她特别心动。 问题那附近全是荒地,只有一座小民房孤零零的立在大马路中央,是真真正正的中央,为了这家“钉子户”专门把大马路一劈为二的那种。 她也去接触过,那户人家还真是对得起“钉子”两个字。 听说要租他家一间一楼的屋子开铺子,一来就说这个不许那个不让,譬如不许见明火,不能用大量的电。李曼青说自己用烤箱的肯定会大量用电,他们又说要用电用水必须自己接水管和电线,不能从他家分。还有不能留宿在他家,每天最早七点,最晚六点得离开铺子,不能“逗留”在他们家里。 李曼青耐着性子听他们框框条条说完,终于说到租金了。 不,他们家不要租金,他们要分成!每个月分净利润两成。 李曼青气得心内冷笑,就这么一间这也不许那也不能的破屋子,每个月分她将近一千块钱,当她是傻子吗? 当场就气得出门了。 出门后心口仍气得不行,工地上工资快发不出来了,她得赶紧帮着”开源”才行,这分店势在必行。 于是又顺着大马路往里,还真让她给遇到了两排民房,不过不是在大马路边上,而是隔了两百来米,开店的话只能开点小卖部卖纸卖牙膏。 李曼青却觉着不错,两百来米不算太远,她相信只要知道是双胞胎面包,年轻人还是会来买的。而且隔得远有远的好处,万一遇到上下班高峰,排队买面包的人太多,队伍排多长都没关系,因为周围空旷,不会影响到交通。 现在二小门口有个问题,就是左右两家上户对客人排队挡了他们家生意很有意见。但路就那么窄,上下课学生就是那么多,她也没办法,只能不住的赔礼道歉。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