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后,接着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雨点奏鸣曲》以及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奏鸣曲》。 等邀请函上的最后一首乐曲真的是彻底地画下句号后,观众席中雷鸣般的猛然响起,所有人都热烈激动地鼓着掌,把自己最真诚的赞美献给舞台上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 无论是尖锐与恬静相融合的《d大调》,还是悲沉哀伤的《雨点奏鸣曲》,甚至就是最后一首难度极高的《第十二号》,戚暮和闵琛都以极其默契的配合和融洽和谐的演奏,将这几首曲子演绎得完美至极,让人无可挑剔! 尤其是最后一首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小提琴明朗清越的琴声在静谧宽广的音乐厅里久久回荡,伴随着钢琴轻声的应和,这样美妙动人的乐声如同春风般温柔和煦,在带给观众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心头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悲意和惆怅。 你完全无法想象,能够在同一个舞台上看到这两位世界顶尖的炫技大师一起演奏同一首曲子;在此之前你也恐怕从未想到,这两个人的琴声夹杂在一起的时候,那隐藏在声音背后浓郁炙热的感情,几乎能让所有的观众都感同身受! 无论是激烈的音符,还是柔缓的旋律,这两位音乐家总能在最精彩的地方触碰心弦,让小提琴的柔美与钢琴的强硬结合,毫无突兀与不协,如同水流一般交汇到了一起,成为某种崭新的声音! 这样一场音乐会,怎能让人不激动兴奋? 因此,当全场的安可掌声足足响了三分钟以后,戚暮和闵琛才一起牵着手从后台的帷幕后再次走上了舞台。他们一起深深地鞠了一躬,为观众们的挽留而感谢。 等到掌声稍微平息下去一点后,工作人员飞快地从舞台一侧奔了上来,递给两人一人一个话筒后,又很快离去。 左手握着黑色的话筒,戚暮抬眸看着场下近千人的观众席,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个演出厅是普莱耶音乐厅一大一小两个演出厅里较小的一个,但是它的小也只是对应了大演出厅近2000人的座位而言,此时此刻,它的观众席中也容纳了近千人。 在戚暮的身旁,冷峻优雅的男人见着青年踌躇的模样,他不动声色地勾起唇角,先开口道:“感谢到场观众的掌声,感谢你们来到这场音乐会,感谢你们听完这场演出。” 流利的德语从男人的口中流出,听到闵琛开了口以后,戚暮也笑着点头道:“这次我们只准备了一首安可曲,希望能够让所有的观众都满意。这首曲子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曲子,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 闻言,闵琛低笑着勾唇,偷偷摸摸地勾起中指,在青年的掌声轻轻画了一下。他们这个微小的动作掩藏在一直牵着的双手中,并没有人发觉,但是戚暮却是忍不住地红了耳根,直接将手从闵琛的手中抽出。 闵琛:“……” 大庭广众之下,戚暮直接将话筒给了跑过来的工作人员,连理都不理男人一眼地就直接走向了自己的位置。而舞台下的观众们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注意力全被戚暮口中的那句“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的曲子给吸引去了。 在邀请函上,并没有印下安可曲的名字,这向来是每一场音乐会上类似于“彩蛋”一样的节目,保持其神秘感。所以说……到底是什么曲子,能够得到“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的评价呢?! 舞台上,当青年甩开自己的手时,闵琛只是淡定从容地抬了眸子,并未表现出一丝异常。他径直地走到钢琴凳上坐下,将双手放在了这架施坦威九尺三角大钢琴上,再次试了一次音色,接着才转首看向身旁的青年。 当临近演出的时候,戚暮早已没了刚才的“小脾气”,他也郑重地转首与闵琛对视了一眼。接着,在全场观众(包括阿卡得教授等人)的疑虑中,突然,只听一道欢快热烈的钢琴声猛然响起! 那琴声宛如从九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