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看在大家眼里得出一个结论,她男人是个小气的。 “外国人是这样的,喜欢斤斤计较。”坐得最远的一个小媳妇和身边的人说悄悄话,“据说就算是夫妻出去吃饭也要aa制,她要发红包,她男人当然不乐意。” “哟,找这么个人有她受的。”而且对方还是一个瘸子。 “嗐,或许人家愿意呢?” 暗地里吧啦吧啦,苏杏的红包已经发出去了。 村里很多老人闲着也学玩手机,一些常用的工具例如收红包这些他们已经很熟悉。除了年事已高的二伯,但二伯娘会玩,收了苏杏转帐的两千,一人一千。 老人乐得见牙不见眼,以往对她老爸的管教方式有诸多不满,今天也没了。礼多人不怪,就算她今天给一百也是情分,这是华夏人情来往的一种特色。 以大家今日的经济状况,一千块没什么新鲜的,用来发红包心理上感觉很多罢了。 其余叔伯姨婶,每人仅有三百。 一众兄弟嫂子与她是平辈,所以没有。 没人敢对此有意见,毕竟辈分摆在大家面前。 长辈们的礼数也不差,纷纷给小夫妻俩回红包,用真正的红包回给他们。连陆易、柏少君也有,说是一场亲朋初次登门的见面礼,把两个小伙子吓了一跳。 见苏杏点头,他们才敢像苏杏和柏少华那样双手接过。他们跟来为了预防万一起冲突的,没想到气氛这么和谐,还有红包收,真是令人意外。 “好了,苏苏,我们该走了。”柏少华提醒苏杏向大家告辞。 苏杏忙起身,“各位叔伯,时候不早了,我们住得远也该回去了,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那不行,你跟少华难得回一趟,起码要吃顿家乡饭再走。”二伯正儿八经道,“按理说这应该是你父母做的,既然他们不在了,你大哥和彩霞又不懂这些礼数,正好让婶子教教你们。这些礼数你们年轻人都要学一学,我们老了……” 说着说着就扯远了,但主题只有一个:一行四人留下吃顿饭明天再走。 可以回城里的苏家住,也可以住酒店。 族里的堂兄弟们被长辈们一声令下,纷纷骑车出去买菜买料的,准备在村里最宽敞的地方摆宴席招呼四位客人。 盛情难却,柏少华见状也就不催了。懂礼数的女婿招人稀罕,长辈们对老外蛮感兴趣的,围着他和陆易、柏少君问长问短,苏杏则被三姑六婆们拉走打听还有没有适龄青年未婚。 村里好些大龄姑娘待字闺中,很多家长急红了眼。如今见苏杏带了两个外国人回来,当然不肯放过。 “少华,你是做什么的?在华夏哪座城市高就?家里还有什么人……” “我改了华夏国籍,花光积蓄和苏苏在村里买了一栋房子长住。正准备找工作,只是我这腿不方便,想找一份好工作有点困难……” 众人:“……” 华夏籍?还在农村吃软饭……唉,苏家的姑娘要惨了。 苏杏那边也差不多情形,她如实作答,“我跟少华住在村里,他没工作。正好还没有孩子,我的工资暂时还能支撑。实在不行,让他到隔壁村找份看门的做做……” 嫂子王彩霞在旁一听,暗急,“你把户口迁回农村了?” “还没有,刚结婚没这么快。”面对嫂子,苏杏神色淡了下来,“少华先迁,我过些时候再说,反正将来我们一家都要住在村里。” “你别傻,城里多好啊!将来还可以帮小峰一把,你要是迁回农村将来他到外边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最疼小峰的,要替他想长远些。”嫂子急得吧啦吧啦一堆。 苏杏撩起垂到耳边的头发,微笑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