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查的是,当多诺万向杜鲁门报告已经成功的策反孔令仪这个重量级间谍之后,杜鲁门居然留其用饭并开了瓶香槟以示庆祝。 透过这件事也不难发现,杜鲁门是多么希望能够挑起中国内乱。而他这么做也暴露出了其内心的虚弱,那就是对于在战场上击败中国,他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信心。 对正面击败中国不抱信心的绝不止杜鲁门一个。苏俄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同样如此。 所以,斯大林才会不惜成本的在中国南疆挑起民族纷争,丘吉尔才会让情报部门加大在缅甸和东南亚其它国家的活动力度,希望通过让这些国家陷入动荡从而达到牵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的目的。 如同美国国内在反华一事上存在不同声音一样,英国和苏俄国内,反对与中国交恶的声音同样存在。有所不同的是,英国政府正忙于回迁大不列颠,再加上丘吉尔并不能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一手遮天,所以,英国反对的声音显得比较响亮;而苏俄,因为自托洛茨基之后,斯大林基本上是只手遮天,所以尽管民间还有军队里面存在着反对与华交恶的声音,却根本无法影响到斯大林的决策。 以斯大林的性格,他其实更倾向于直接暴力收回远东。只是,因为曾亲眼见识过中国军队的战力,且知道苏俄在武器装备上根本无法望中国项背,所以他才会一反常态的端起一份小心谨慎,指望美日同盟能让中国政府手足无措,苏俄正好乘机捡漏。 苏俄红军内部本就反对与华交恶,斯大林给出的又是这样的指导思想,体现到远东中苏边境前线,便是苏俄红军雷声大雨点小,苏俄红军虽然在中苏边境地区一度囤积了超过三十万的军队,却迟迟没有展开攻势。 第2895章 诡异 部队都开到中苏边境的苏俄依旧只有抗议而没有希望中的擦枪走火,丘吉尔自然不会傻到头一个跳出来呛声。于是,很诡异的一幕在重庆上演了。就在1945年行将走向尾声的时候,英国派出了规模很高的一个外交代表团到访重庆,喊着居中美之间斡旋的口号,实际上却是想要趁机进行政治讹诈。 英国人作为世界上强盗逻辑的发明者,趁人之危捞取好处乃是长项。在英国人看来,当前中国政府肯定正因为美日缔约以及远东问题而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他们提出一点点的领土要求根本就不存在问题。 香港确实很小,而且二战开打前就已经被租借给英国了;至于缅甸、大马等地方,那些地方原先和中国可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对了,缅甸和中国是有关系的,不过那却是上百年前的事情。而且,其关系也仅仅是宗主国和藩属而已——英国人理所当然的如此认为,并且对这次外交斡旋是否能取得预期收益充满了信心。 是的,英国人是打着外交斡旋的旗子大张旗鼓的前往重庆的。而且真实目的却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继续承认英国对香港的租借,并且同意英国政府继续对缅甸和大马实施殖民权。至于大马大部分地区还在日军手中,英国人则根本不在意,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军队是一定能够击败日军的。 和美苏两国一样,英国高层中也不乏自认对中国有相当研究的中国通。在这些中国通看来,中国人有爱慕虚荣的通病,领导层尤甚。所以,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狠狠的夸奖中国人一通,中国人在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一定会慷慨的答应他们的要求。 “……而且,从现在的局势看,中国也确实需要我们的斡旋是不是?首相先生,难道您认为中国人有胆量与美日苏同时开战吗?不,除非欧阳云是疯子,否则的话,他一定会接受我们释放的善意……”这是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为说服丘吉尔向中国展开外交攻势所说的话。因为他乃是这一届英国内阁中出了名的中国通,所以丘吉尔在做出有关中国的决定时大多会征求他的意见。 英国人重庆之行十分高调,所以甫到重庆就引起了中国媒体人的高度关注。 因为英国人打着的是友好访问的旗帜,艾登在小龙坎机场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更声称这是一次友好和平之旅,而现在中国又是那么的需要朋友,特别是英国这种级别的朋友。所以,虽然联合政府只是公事公办,但是经过媒体的渲染再加上以讹传讹,民间就流传开这样一种说法,即英国人是总理大人请来恶心美国的;中英两国将会结成更加铁杆的盟友关系…… 相关流言传到欧阳云耳中,令他有些焦虑:“看来民众并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