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宋以后的事情,在唐,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 一个人,只有在足够富裕的情况下才会想怎么吃的精细,在那之前,只会想怎么吃饱。她早先炒的鸡蛋之所以那么受赞誉,不仅是因为对当时的他们来说鸡蛋就是个稀罕物,也是因为,真的很少人会用炒来做——这是需要油水的。 “思之?思之?” 见她久久不答,刘承佑开口,刘灿蓦地抬起头,刘承佑一惊,只觉得她的目光如剑,犀利刺人。 第228章 红枣粥 (五) 在很久以后,刘灿在回忆录里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若一个国家不能让她的百姓安乐、富足,那这个国家无论占有多大的土地,令多少外邦臣服也不能称之为强盛;若一个国家的领袖不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那这个领袖无论有过多少功勋也是不合格的!” 这句话,在后来屡屡被引用,用后世的学者来说,这是中原大地上第一次有人明确提出了国家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把皇帝,从神坛上拉了下来,同时明确了领袖的职责。这话看起来虽然直白,意义却是巨大的,说是领导冈线也绝不为过。不过这种论调,也有人持反驳态度,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刘灿说的,从语法上来说,太直白了,就算她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太可能这么说,这明显是在为她贴金。更何况,按照那回忆录里说的,那时候她才多大?不过二十出头,密州虽已经拥有了一定权势,主体还在苦寒之地,占领的河南半道也还没有稳定下来,在这个时候刘灿就开始想一国之事了? 若真是这样,那就是说她是从那个时候就有不臣之心了啊!所以这虽然看起来是给刘灿贴金,说不定还是用心险恶,让人细思极恐!这个论调一出来,立刻引的主流学者暴跳,找出各种资料反驳,而另外一番,虽然正史找不到多少,却能拿出不少野史,还能拿出不少疑点进行分析……两方杀的你死我活,而刘灿的那句话也越传越广,最后简直成了一个标志性的语录。之后就有人说,这话是不是真是刘灿说的有什么关系?难道这话的本身不是非常正确的吗? 这话是不是刘灿说的?是,而她会有这么明确的认识,就是在这瞬间。 在这个时代,再没有人能比她更清楚北宋时期的文采风流,再没有人比她更清楚那街上的各色小吃,再没有人能比她更清楚那喧天热闹,那么一副太平富足景象,是眼前这个男人能达到的吗?或者说,是他愿意为之努力的吗? “思之,你这是……?”被她目光所摄,刘承佑不由一怔,刘灿回过神,“陛下,臣有一问。” “什么?” “陛下可想过未来?” “未来?” “是啊,当陛下重振了朝纲之后,陛下又要做什么呢?” “朕是必定要做出一番事业的!”这个话题是刘承佑喜欢的,他抬起头,高声道,“思之,朕不是没出息的,也不是没想法。朕做完了那事后,就好好整顿朝野上下,然后将周围那几个地方都收过来,再之后,就是燕云十六州!先皇在世的时候一直对这里有执念,说那石晋做的太过了,不过最终这石晋也是毁在了这里,若那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杀进来?所以我一定是要把那里收过来的!” 他越说越兴奋,最后两眼都在放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么美好的未来——石晋犯的错,他来弥补,他父亲没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这是怎样的荣耀!后世里,又要有怎样的传说? 刘灿在心中一叹:“再然后呢?” “再然后?” “是,陛下收了燕云十六州,又想做什么呢?” 刘承佑一怔,随即就笑了起来:“思之,我知道你是有抱负的,可这话就有些太过了,那燕云十六州岂是容易收服的?何况在那之前,我们还有唐、吴等地要先打下来,真到了那时候……你我君臣,也不知道是多少岁数了啊!” 说到这里,他长长一叹,很有一些感慨。到了这里,刘灿已经死心了,她有些自嘲的笑笑,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果然是不可能的啊。不过她仍然道:“若是陛下真做做到了呢?” “真做到了?” “是啊,也不见得是完全做不到的吧。” “……思之还真问到朕了。”刘承佑想了想开口,“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朕也不比历史上那些明君差多少了吧……” 刘灿笑着点点头,刘承佑哈哈一笑:“到了那个时候,朕就好好的教导下面的子孙,万不能让他们失了分寸,乱了江山!” 刘灿一怔,没想到刘承佑会这么说,后者却叹了口气:“朕看历史,很多君主,往往是自己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