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以前教过的学生,她听朱雨说,有好几个被分配到了其他的省份,离家里特别远,坐火车也得一天一夜,白灵不解的问道:“分配不是应该遵循就近原则吗?” 朱雨咳嗽两声:“具体怎么安排,咱们就摸不清上面的意思了,或许有其他的考虑吧,我现在跟你差不多,成了无业群众,我妈天天唠叨我呢,一直让我嫁人。” 朱雨的年纪早就二十五开外,成了她爸妈口中的老姑娘,每天都得唠叨她两遍,她下面的一个妹妹前年都结婚了,也不怪爸妈着急。 朱雨的心思呢,白灵全都了解,这是一个无比执着的人,靠着劝是劝不动的,除了支持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学校全面停课很久了,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要恢复教学,但效果甚微,那段日子朱雨去了学校上课,可是学生哪里还有心思上学呢?连基础的班级叫法都变了,从几年级几班,改成了红营红排,弄得四不像,复课之后人人手中必定得拿着一本小红书,经常进行宣誓或者总结大会,复课没持续多久,因为上山下乡的政策下来,也就草草收场。 朱雨回来之后不停吐槽,说以后再有复课的事情,无论如何她是再也不去了。朱雨没有了工作,家里人打算给她安排到其他的单位,工厂、街道,凭借朱雨的资历还有家里的背景,统统都没问题。 朱雨不愿意再上班,说先歇歇再说,她父母这几年由着她习惯了,也没再勉强。 狗娃过来送野味,告诉白灵说小杨庄也被分配了十多个知青,男男女女都有,有一个岁数大的,今年竟然二十七八岁了,听说是小时候上学耽误了,因为对知识有极深的渴望,所以顶着“高龄”开始上学。本来应该18、9岁上高中的这一批学生中,出现了她这个例外,二十七岁的高中生。 知青们没地方住,需要住在老乡家里,周叔是大队队长,责无旁贷,所以他们家里首先接收了一个女知青,听狗娃说长得很清秀。 城里上学的学生不需要风吹日晒,细皮嫩肉的,指定比村里干农活的女同志看起来要好看清丽一些。 接收下乡的知青,有主动的,还有嫌麻烦退避三舍的,周队长不停的给大家做工作,最后只剩下那个二十七八岁的女知青。 一来是她年纪大了,村里的妇女们不放心,万一丈夫起什么心思咋办?要是小知青还行,家里有适龄的儿子,没准能成就一段好姻缘呢,这个老姑娘长相普通,人看着呆笨木讷,没人愿意接收。 最后还是桑红芹站出来,说女娃你跟我回家吧,家里虽然老房子简陋,但好歹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国家给每位知青每年供应三百五十斤商品粮,这些粮食会下发到所属的大队上,各地的情况不同,比如隔壁省的大队,会给知青们提供知青宿舍,所有的知青都在一起生活吃住,不过涞水县这边,是讲究知青跟大队的队员同吃同住,这样的话才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 狗娃告诉白灵,到孙家的这个女知青叫田宁,人长得跟甜杆一样瘦,没想到干活很有力气,是所有下乡的知青里面干活最卖力的。 田宁住在老孙家的厢房里,吃饭的话是每个月把粮食提过来,跟孙家人搭伙一起吃饭。这些下乡的知青喜欢抱团,闲来无事就会凑到一起说话,田宁跟他们的关系并不好,所以更多的时候她会自己在屋里,偶尔帮着桑红芹带带猫娃。 百闻不如一见,白灵回小杨庄的时候见过两次,她偶尔会带着小麦土豆去姥姥家小住,姥姥姥爷想孩子,可他们也忙,没时间来县城,反正家里有公婆照应,白灵索性带着两个孩子回来小杨庄。 田宁个子不高,白灵目测也就一米六左右,脸色黄黑,瓜子脸,带着羞涩的笑容说道:“你是灵灵吧,我常听孙奶奶提起。” 白灵是中午到的,地里干活的全在家,孙玉柱岁数大了,现在基本很少从事农业生产,家里的主要劳力就是孙海全,白灵发现田宁很勤快,做饭做菜都是她管,中午匆匆从地里回来,换身衣服去厨房,锅碗乒乒乓乓声响起。 田宁人很实在,说孙家人待她不错,她岁数小,做点活还能疏通疏通筋骨呢,不碍事。 白灵可没少听狗娃抱怨,说村里的几个知青懒惰不愿意干活,凑在一起就悄悄的说什么诗词歌赋,总之就是矫情,有一次他去村东头,稻草剁里就躲着三四个知青,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母鸡,正架起一团火烤鸡肉吃呢,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狗娃也没声张,最多就是跟家里人提提。 白灵回老孙家一看,下乡的知青跟家里人相处的很好,她心里也高兴,知青毕竟是上面分配下来的知识分子,谁家也不能太怠慢,隔壁赵婶子家的女知青如花似玉的,长得M.BOWUchINA.coM